散文诗:凤阳三章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4-04-25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杨东鲁】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一串手印


在凤阳,在小岗村,一串手印,由十八个庄稼汉摁下,四十六年了,仍然鲜红、鲜红……

这串手印,是凤阳历史最惊心动魄的一章。

1978年寒冬的深夜,手印摁在一份秘密协议上。地点:一间茅草房。协议的起草人,生产队长严宏昌。

协议的核心仅仅两个字:分田!

手印摁下去,等于拳头举起来。宣誓:坐牢、杀头,认了!

为此,他们已经托孤。何等悲壮!

朴实的庄稼汉,不懂得什么叫造反,更何谈揭竿而起。他们没有组织、口号、理论、纲领,只有承诺:缴清国家公粮!他们的旗帜在心里。旗帜上大写着两个字:改革!他们的目标:脱贫!脱贫,是他们内心迸发的齐声呐喊!是啊,理论是灰色的,而人是生命之树,树常青,要养分,人生存,要温饱。

一串手印,意义深远!

就是这串手印,敲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门!

就是这串手印,竖起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丰碑!

听十八个手印的故事,我想到了红军长征途中强大渡河的十八勇士。他们,都是英雄!是他们,书写了历史。

走在小岗,春暖花开,我心舒畅!



一个人


历史就像一条项链,每个人就像项链上晶莹剔透的珠子。如果把凤阳的历史比一条项链,这条项链上就有许许多多熠熠闪光的明珠,本土的、外来的,真实的、传说的。布衣皇帝朱元璋,宫廷画家崔白,蓝采和羽化成仙,庄子、惠子濠梁观鱼苏东坡挥毫题写禅窟寺……而第一个打动我的人叫王剑英。

在明中都皇故城遗址公园承天门遗址处,立有一尊坐像,衣着雅致得体,正统发型梳理得油光发亮,鼻梁高挑,一副素镜透出智慧、坚毅而执著的眼神。此人中中正正,神采奕奕,英气凛凛,正是王剑英。

顺境奋进,逆境逆行,是王剑英的风采。凤阳五七干校成就了他。他以历史地理学家、明清史学家的独具慧眼,穿越六百年历史,发现了明中都皇故城遗址。实地考察、多方考证、现场测绘,尽智慧,浇心血,洒汗水,他集明中都遗址的发现者、保护者、研究者、呼吁者于一身,志愿为明中都燃烧他生命的最后一抹晚霞。《明中都》《明中都城考》《明中都遗址考察报告》《明中都研究》……一部部学术专著问世,一次次保护呼吁发力,一座皇古城遗址终于揭开了他神秘的面纱,正以其不朽的价值呈现在世人面前。

人说,一座中都城,凤阳城之魂。伫立于皇古城遗址上,我想起了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句子: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是王剑英延续了中都城的生命,他是中都城之魂,他让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他让我肃然起敬!



一座城


凤阳,凤凰山之南,一座充满阳光的城邑。

凤阳人骄傲地歌唱:凤阳是个好地方!

我到凤阳,夕阳正在。

的士告诉我:凤阳,天之所赐,人杰地灵,城市的悠久,文化的厚重,风光的旖旎,花鼓的魅力,树莓的滋味,酿豆腐的来历,石英砂的价值……

匆匆找到下榻之所,便急急忙忙沉浸到暮色之中。

华灯初照,各色店面琳琅满目,清洁的街道树木成行,花草飘着郁郁馨香。

大明门是光的世界,整座建筑在霓虹的映照下,犹如一幅彩色画卷。

硕大的广场雄伟气派,让人不禁发出啧啧赞叹,胸襟也宽广了许多。广场上舞者、球者、遛者、谈者、笑者、歌者不亦乐乎,置身其中谁能不平添几分惬意。

洪武老街名着一个“老”字,却显得异常年轻,充满青春活力,诱人魅力。

漫步在历代帝王庙前,让我们穿越历史,感受人生,滋润着英豪之气。

夜色渐深,整座城邑灯火辉煌依然,夜空月光如水,星光灿烂,展示着凤阳的繁华与生机。

此时,头顶倏然传来声声清脆的鸟鸣。抬头望天,是一群白鹭列队飞过。这白羽的天使,这天籁之音,让我萌生出缕缕诗意。

夜宿帝城大酒店,很快进入梦乡。及至清晨,舍友告诉我,昨夜我在梦中笑了,笑得好甜,好甜





2024415日于东方书院


(此作为“全国作家下基层,行走江分水岭”采风作品)


(作者简介:杨东鲁,湖北松滋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松滋市东方书院院长,全国各地杂文学会联席会副会长,曾任《松滋报》《松滋作家》杂志总编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