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一曲悦耳动听的“回汉欢歌”——写在松滋市西斋回族社区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01-1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唐汇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坚强有力的社区领导班子

   西斋清真寺坐落在湖北省西南边陲的洈水之滨。这座清真寺始建于清代嘉庆九年(公园1804年),迁址扩建于清代同治二年。现占地面积近万平米,建筑面积达3000平米,是湖北省最著名的四处清真寺之一,也是全省中阿式建筑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清真寺。用中、阿两种文字镌刻的“清真古寺”高悬在阿拉伯风格的门楼上,院内便是白墙黑瓦、百年沧桑的西斋清真寺。寺门两边是两个栉风沐雨两百多年的大石鼓,寺内古柏森森,礼拜堂庄严肃穆,堂前两侧挂着张学良和杨森题写的牌匾,左侧是杨将军题写的“五族共和”,右侧是张将军题写的“清净唯一”。寺后屹立着一株苍老遒劲的皂荚树,树龄有了164年,树下陪衬着赏心悦目的园林盆景。

  西斋清真古寺

  西斋回族社区的办公室便设在清真古寺的院门旁边。

  西斋回族社区位于松滋市洈水镇政府以西,辖区系西斋老街的大部分。社区版图面积1.25平方公里,居住着7个民族的居民415户,2050人,其中主要少数民族为回族,现有回民182户,753人。西斋回族社区是松滋市唯一的少数民族社区,也是荆州市的五个少数民族村(社区)之一。近年来,这个社区的党支部、居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努力改善各族人民的民生,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的民族团结和进步。

 

  以爱国家为基础,倾心营造法制环境

 

  走进西斋清真寺,首先看到的是雪白墙壁上的鲜红大字:“坚持党的领导,高举民族团结进步大旗,爱国爱教,共奔小康。”西斋回族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寺管会三位一体。他们不但自己坚持学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还针对少数民族社区特殊的社情民意,制定了西斋清真寺穆民学习制度,并要求全体教职人员“不忘初心、立足本职、学以致用”。同时,社区用标语、橱窗、文字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国法大于教义教规,号召大家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还通过阿訇利用“主麻日”聚礼之机,向信众宣讲卧尔兹“爱国是主命”,爱国才能爱教,爱教必须爱国。强调爱国爱教的具体表现,就是自觉维护共产党的领导、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

  服务大厅是联系回族群众的纽带

  大革命时期,西斋清真寺曾是红六军团的指挥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回教工会湖北分会西斋支会在此诞生。抗日将领张学良、杨森也曾驻足于此,并亲笔题写了“清净唯一”“五族共和”的匾牌。红六军团指挥部的遗址在文革中被破坏,现已修复;毁坏的两块匾牌也进行了仿制,悬挂于大殿前侧。这些革命遗址遗迹的恢复,使西斋清真寺成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2016年4月,西斋小学就组织五年级的学生来这里回顾革命历史,了解清真古寺建筑的特色及其意义,探寻回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独具特色的回族文化

  社区党支部、居委会还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广泛宣传《宗教事务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并依法制定了《寺院公约》。2016年4月11日,由镇政府组织广大居民在此宣讲防毒、禁毒及防范打击邪教警示教育。通过宣讲,居民们了解到毒品的危害,提高了防范邪教组织的意识。这些活动得到了广大居民的好评,树立了社区新风气,营造了知法懂法的法制环境。与此同时,他们将治安、消防和卫生防疫等落实措施、责任到人,社区多年来社会稳定,人民安居,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和治安案件。

 

  以爱人民为宗旨,全力构建和谐社区

 

  回族社区所在的西斋老街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较多,居住环境偏差。洈水镇领导高度重视西斋回族社区,安排镇机关正科级干部胡中平兼任支部书记,分管社区工作。在他和社区居委会主任杨克的领导下,社区一班人情为民所系,心为民所想。他们宣传民族政策、扶贫政策、社保医保政策时,都是挨家挨户上门服务。开展回民登记造册工作、卫生防疫工作和60岁以上老人体检工作,也是走遍400余户,逐个通知到人。每逢重要节庆期间,都要进行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弱势群体的温饱问题,让所有居民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社区强力实施民族精准扶贫工程,成立了爱心服务社,组织和发动社区志愿者为社区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特困居民等捐钱捐物,开展结对帮扶献爱心活动。杨爱民在外地因工负伤,烧伤面积达到98%,因此成为特困户。社区为他建起了近百平米的“爱民新居”,并把他纳入低保户,每月给予900多元的特困优抚金,使其得以衣食无忧。60岁的居民镇其芳体弱多病,因特殊家庭原因还要独自抚养两个孙子。社区得知这一情况后,为她办理了低保,还经常发动回族群众为她捐款款物。

  近年来,社区积极倡导民主管理,实行党务居务公开、低保户等及时公示。他们帮助125户困难穆斯林解决了低保;为45户符合政策的困难居民落实了社保;帮助10名在家的困难回族居民争取到了公益性服务岗位,每人每年增加收入达8000元左右;还提供信息、疏通渠道,帮助228名社区居民外出务工或就地创业。2017年在封斋期间,寺管会组织进行“斋月在行动”爱心活动,共收到斋月麦子钱和乜帖等财物捐助2万余元,还走访回族居民贫困户4户,汉族居民贫困户2户,每户送去慰问金300元,并为留守儿童募捐8320元。伊斯兰教的仁慈精神和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弘扬,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氛围日渐浓厚。

  园林式的院内环境

  西斋清真寺有牲畜交易所等资产,均是社区回民的公共财产。社区创新民主管理机制,依法成立了西斋清真寺事务管理委员会,其组成人员与社区同步换届民主选举。寺管会负责清真寺的资产管理和社区民族宗教事务活动。他们建立规章制度,所有资产都进行登记造册,由专人管理,保证不流失、不损坏,自觉接受社区回民的监督,形成了良好的民主风气。寺管会成员团结融洽、齐心协力,引领穆斯林家庭和顺、邻里和睦,促进了伊斯兰教界的稳定。同时也理清了清真寺与政府、社会及其他民族居民的关系,凝聚了团结进步的共识,推进了“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确保了社会的平安稳定。

  伊斯兰教的生活习俗与汉族略有差异。他们在丧葬上实行土葬,很早就在西斋购置了回民公墓茔地。寺管会专门成立红白事务管理班子,为社区的教民服务,还承担了全松滋市回民归主后的后事办理。他们遵照市社保局领导的安排,编排了清真寺日志,按照年月日填写每天回民们发生的大事,讲规矩、守纪律,规范了丧葬记录。2017年,他们在现有茔地面积不足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同当地村组反复磋商,再征了一块土地进行茔地扩建,还解决了桥、路、茔地的规范管理和建设等问题,使广大教民两世吉庆。

 

  以爱民族为纽带,齐心唱响“回汉欢歌”

 

  西斋清真寺有2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松滋籍清翰林学士雷宇栋书法“清真寺”石刻一块;有珍藏的镇寺之宝——马云卿手抄“古兰经”一套计30本;有市林业局挂牌保护的百年古树;有新建的清真寺门楼。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西斋清真寺的保护工作,为创建“和谐寺观教堂”,社区积极向上争项争资,共争取各类项目扶持和社会援助资金近200万元,分三期实施了抢救性加固维修工程,先后维修改造了清真寺门楼,配套完善了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寺内大殿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彻底改善。每周五,社区的60多名穆斯林信众按时来清真寺参加礼拜,接受洗礼,宗教活动走上了规范化、常态化。每年举办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不仅是回族居民的重大节日,也成了社区居民共同欢庆的节日。社区利用这些重大民族节庆活动,组织广大居民到清真寺聆听阿訇颂经、讲课,宣传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宗教文化知识,教育民族居民爱国爱教、依法守教。西斋清真寺已经成为一处民族宗教圣地,每次民族庆典活动,参加的不仅有湘鄂边数以千计的穆斯林信众,而且还有新疆、宁夏等地来松滋经商的回族信众,就连在湖北留学的印度、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国际友人也慕名纷至沓来。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社区还专门编写印刷了《西斋清真史话》。每年都召开回族文化传承座谈会,年底召开回民大会,向教民汇报一年的工作,接受他们的监督。2015年元旦,西斋回族社区及西斋清真寺管委会一起举办了“学习十八大,回汉亲一家”新年联谊会,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在广大群众中反映很好。2016年3月4日,在西斋清真寺偏殿召开“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座谈会,会议主要是宣传回族文化,保护回族文化,定下回族文化特色宣传的基调。7月6日,借开斋节之际,回族社区及寺管会在镇文化站共同举办了“乐乡大舞台,回汉一家亲”大型文艺汇演,颁发了社区先进党员、民族团结优秀个人等荣誉奖章,观众达500多人。

  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展现回族社区特色,展示回族文化,社区党支部和寺管会专门谱写了“回汉欢歌”,请松滋市京剧歌舞团的专业老师作曲并编排舞蹈,舞蹈共有21人参加编排。“回汉欢歌”展现了回族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相互融合,展示了回汉民族和谐相处,同奔中国梦的美好画卷。在2017年5月19日鄂旅投组织的“萤火花海艺术节”开幕式上,“回汉欢歌”舞蹈登台压轴表演,回、汉姑娘们婀娜的舞姿,展现了回族人民的风采,成了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

  西斋回族社区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2015——2016年,回族社区被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示范单位。2015年12月3日,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爱华率队来西斋清真寺,调研督查“民族团结进步荆楚行”活动,高度肯定了西斋回族社区的工作。2016年3月29日,荆州市委副书记施政偕荆州市民宗局、松滋市人大一行莅临西斋清真寺调研指导工作,对社区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5月25日,沙市清真寺一行75人来清真寺参观学习。他们同西斋穆民一起诵读《古兰经》,互相交流穆斯林该遵守的教义教规,习俗文化。2016年,西斋清真寺被荆州市民宗局评为“十大和谐寺观庙堂”。《荆州日报》、荆州新闻频道也特别报道了“西斋回族社区共建民族和谐家园”的新闻。

  奖牌就是品牌

 

  以爱乡土为依托,打造特色旅游景观

 

  回族先民迁至西斋,已繁衍了八代子孙。他们跟原居此地的汉族居民一样,深爱着这片乡土。1999年12月8日,西斋被更名为“洈水镇”,西斋清真寺和西斋回族社区却保留了“西斋”的古名,给松滋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历史记忆。然而,西斋老街跟清真寺一样命运坎坷,那如同丽江、西塘古镇漂亮的石板街、石拱桥已经在大跃进年代破坏殆尽,而后街道年久失修,淤塞严重,雨天积水满街泥,晴天扬尘四处灰,环境愈来愈差。

  为了让居民出行方便,也让老街焕发青春,西斋回族社区领导一面积极向上争取拨款,一面采取募捐等方式筹措资金,逐年对老街进行维修改造。2015年投入资金10多万元,将一段800米长的涵管式下水道改为砖砌体。新砌下水道宽1.2米、深1.5米,彻底解决了雨天水流不畅的问题。2016年2月又投入资金40万元,其中自筹28万元,再次全面维修清真寺,并改建社区办公阵地,增添了居民服务大厅、民族文化档案室和会议室等基础设施,使民族居民活动阵地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同时,硬化了2公里的灵鹫路老街、改造了2公里的老街下水道、安装了2公里的主街道路灯,有效解决了社区居民雨天走泥水路、夜晚无照明灯的实际困难。2017年夏末,社区又鼓励居民自愿集资10500元,申请上级投资5万元,改造了坑坑洼洼的关庙巷子,总共硬化道路130米,新修下水道130米。现在的关庙巷子宽敞明亮,平坦整洁,得到了居民的交口称誉。

  再次修缮后的西斋清真寺,面貌焕然一新。门楼高耸,墙面洁白,院落干净,寺内整洁。院墙上陈列着红六军团革命遗址说明、寺管会制定的《寺院公约》、回族史话、斋月供斋饭乜帖及为留守儿童捐款的榜单。社区还同园艺爱好者赵承芳达成协议,将清真寺后空置的一亩多地交给他无偿种植各类盆景。现在,100余株灌木、盆景异彩纷呈,同百年古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清真古寺既有了宗教圣地的庄严古朴,又有了园林绿化的爽心悦目,已经成为爱国爱教的教育基地和洈水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一面面锦旗是优秀社区的最好印证

  “打响清真品牌、争创旅游名街、建成特色社区”,已被社区确定为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也成了2000多社区居民的共识和迫切要求。西斋清真寺保护开发、回族居民“棚户区”改造、西斋旅游名镇创建、西斋老街洈水河岸绿色生态景观带建设、清真民俗文化广场建设、清真旅游系列产品开发等项目,已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社区在上级支持下,坚持招商引资,广泛寻求合作伙伴,依法开发盘活社区河街150多亩的闲置河滩土地,采用多元化的市场运作方式,打通洈水沿河大道,建设洈水河岸绿色生态景观带,分批连片开发建设社区古老的“三街九巷”,力争十年内建成宜居、宜游、宜业的特色民族社区。西斋老街和西斋清真寺的景观将更加富有特色、更加靓丽!

 

  摄影:裴菊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