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有一条千年石板街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04-0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董玉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民主街是荆门保存完好的一条千年石板街,这条街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熙熙攘攘的人流每天穿行在石板街上。这条街道铺成的青石板路历经千年风霜雪雨,在人间沧桑岁月的时代变迁中,虽说仅剩300米长,但今天仍然还在发挥着它独有的功能作用。躺在大地上的那一块块千年青石板,鳞次栉比,油光发亮,没有呻吟,没有怨言,只是用它身上的岁月留痕,每天向路人述说着一生被踩踏的辛酸过去。

  坐落在北门桥头北端的千年石板街,古代曾名为三里街或北关街。据史料考证,荆门建城始于南宋,南宋时,陆九渊出任荆门知军。因荆门“拥江带汉,控蜀抚淮,岂惟古争战之场,实在今攻守之要”,便开始在荆门筑军城。荆门城周围长九百余丈,高一丈六尺,城墙上面设置角台、敌楼、护险墙等。荆门城设有五门:东作门、西成门、南薰门(平泰门)、凤鸣门和北辰门。石板街建在北辰门外,长约三里,是荆门城北一条主要连通荆襄官道的出关街道。荆门城外这条石板街临近荆襄古道,自古就设有驿站,是过往行人歇脚的地方,也是商贾云集之地。

  从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石板街的命运与荆门城的兴衰息息相关。在石板街那一块块斑驳的青石板上,至今仍然遗留有马帮、军骑、信使、商贾的历史印痕,就是最有力的见证物。辛亥革命时期,石板街曾留下过革命党人前进的脚印;在抗日战争时期,石板街曾留下过抗日名将张自忠率领国民党第33集团军英勇抗日的身影。建在石板街南头东边的“军民合作饭店”,曾是中共地下党宣传全民抗日的一个重要联络站,当年动员过无数爱国人士奔赴抗日前线,留下了千万双奋斗的脚印。

  1940年荆门城沦陷后,石板街也遭受过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践踏。1945年,当日本侵略者被赶出中国时,石板街上响起了胜利的锣鼓、欢庆的鞭炮,成千上万参加游行的民众留下了喜悦的泪水。

  解放战争时期,石板街也经历过炮火硝烟的洗礼,1949年,迎来了新中国诞生的曙光。沧海桑田,物换星移,经历了千年历代朝野更替的石板街,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更名为民主街。

  新中国建设时期,民主街上的石板路焕然一新,公私合营商铺星罗棋布,兴旺发达,物资供给,远近闻名,成为了当时荆门生活日用品的主要集散地。

  改革开放,国泰民安,石板街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100多家个体私营商铺又应运而生,市场繁荣,商品丰富,为荆门城市经济建设增加了新的血液。

  时至今日,也有文物专家对千年石板街的命运担忧,荆门千年石板街主要是靠繁华的商业作支撑,才保存到今天。但是街道两边大多数建筑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建的五花八门的砖混危房,没有一处仿古建筑,体现不了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可能迟早会纳入城市棚户区的改造范围。如果要保护好荆门石板街,保护好千年文物古迹,还需要城市管理及文物部门的决策者,拿出行之有效的城市规划建设方案,把它作为文物古迹重点保护,根据现有条件建成荆门古玩一条街,让千年石板街恢复原貌,让其成为荆门城一大古建筑文化的亮点。

  石板街是荆门人的乡愁。长年漂泊在外的土生土长的荆门人,最牵挂的是家乡那一条千年石板街。

  后记:我当记者快四十年了,走过不少的大中城市和乡镇,能到见到像荆门这样保护完好的千年石板街已少之又少。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每个城市都有几条石板街,不少的乡镇整条街都是石板路。时过境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镇建设日益完善,许多石板街变成了水泥街。唯有荆门这座中等城市还保存有一条千年石板街,难得石板古迹,在世人眼中已成了文物宝贝。如果今天荆门千年石板街没有繁华的商业作支撑,也许早已被毁变成了水泥街。作为荆门城市管理者和文物部门,切莫小视这条千年石板街,保护好石板街,留给后人的将是一大文化遗产,功德无量。

  (千年石板街图片,董玉清拍摄于2016年1月、4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