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序《擦肩而过》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5-0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国泰】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谢亮问序,丐赵奏刀;东鲁作伐,放飞蔡鸟;春光一路,衔来诗稿。

  于是乎,余三隅其反,原著力求勘透;三推六问,彼集终于吐实。盖序者,树也。乃树拔萃之作,胪列于兹;虽云稍诠甲乙,而不遑丙丁。

  “辑一”佳篇有:《高和低》《莲子心茶》《江堤漫步》《北风,吹不灭村子里的灯光》《清风徐来》《松西河》《擦肩而过》《初冬》《初冬的晌午》《春天》《短暂的快乐》《多像我老爸呀》《恐龙》《煤油灯》《磨刀老人》。“辑二”佳篇有:《墙壁上的地图》《私奔》《老家》《又是七夕》《立春》《门》《安静的松西河》《午夜,一只流浪的狗》《车轮下的小狗》《小城的风》。“辑三”佳篇有:《过年》《自言自语》《二月的风》《关于油菜花》《虚惊一场》《十月的河》《我的2016》《与一条河对话》《玉兰花开》《我的三月》云云。

  谢氏斯编,优胜良多。关乎艺术特色,择其要者至者,可概为“四以” :抒之以情;炼之以理;张之以力;绳之以法。

  首曰抒之以情。夫诗文两家,各有司职;骈散二体,各有特质:诗主虚,文主实;诗主醉,文主醒。虽云虚赖实以呈,实凭虚乃灵;醉终指归醒,醒必借助醉。缘于辩证艺术,相辅相成;毕竟各有倚重,本质所系。谢集所涉乡情之抒,人伦之表,兽道之吟,写景叙事,无不关情;蕴真含朴,最是感人。足证诗人谙于此道,娴于此奥。

  次曰炼之以理。或谓:唐人心,宋人筋。此乃“唐诗重性情、宋诗崇理趣”之缩语也。盖理趣诚非恶诗之谥,实为好诗之征。犹且非提炼莫办,赖慧心乃臻。谢诗之哲味理趣,或盈于篇,或秀于段,或寓于风物,或蕴于情事;令人触目之下、回味之顷,获且悟且警之效,入可磨可湼之境。

  又曰张之以力。在文学诸体中,诗歌最重美学张力。此一则缘于体量所限,盖其篇幅不宏也;一则缘于韵味所需,盖其意在言外也。夫张力者,紧张关系之谓。滴水藏海,缩龙成寸,以一驭万,纳巨入微,乃构紧张关系,遂蓄美学张力。“舌尖上的中国”,允称著例;“一滴水,就是一个生灵/几盏灯光,就是一个村子”,是为果证。

  再曰绳之以法。或诘究:何以引法语入诗语?有道是:无规矩不成方圆,合尺度乃缔歌讴。诗本有法,节律之谓也。诗于吾国,千年以上,始则劳人口头为之,节律天然;继则律条转苛,浸久趋严。千年以下,镣铐尽捐,无法无天;时至今日,无标点、无韵脚、无意义之“三无产品”,充斥诗国,涣散诗心。谢子出淤泥而稍染,于形式而略具。虽取乎萧散不拘之体,然有相当持守。察其诗,时以谣曲调式出之;又或间以偶俪辞格相点缀;犹复押大致相近之韵,列稍称整饬之阵,藉以消解散文化之不羁,赖以勾起读者群之兴味。

  谢子凭此“四以”,结巢诗屋一椽。此中有堂奥,读者幸勿“擦肩而过”;诗神多缱绻,知音何妨共此盘桓。

 

  二O一七年四月廿七日 武昌桂子山

 

  (作者为湖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湖北杂文》执行总编,诗人,诗评家,编辑家,先后著有诗集《推门进屋》,诗论集《语言岛上》《论诗小语》,散文杂论集《桂苑杂识》《桦林散叶·丝语小品》诸部出版。)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