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圆梦》序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1-06-18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朱亚夫】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犹记得,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发表讲话时,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说:“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习近平在这次讲话中坚定地说:“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今年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放眼神州,一个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已经呈现在我们眼前,美好的梦想变成了伟大的现实。正像习总书记指出的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是啊,这是一个有梦的时代,这是一个圆梦的时代。有梦岂在年轻,耄耋照样圆梦。这不,我曾为逄彦女士推出的第七本书《晚霞正红》写过序,两年不到,逄女士的第八本书又送上了我的案头。在她笔下,既有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也有对儿女的牵挂;既有对先烈的深情缅怀,也有对亡夫的无比思念;既有突如其来的疫情的担忧,也有对邻里新风的由衷赞美,等等。这是一个耄耋老妇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里既有物质上的、事关民生的日常生活,也有精神上的追求和梦想,写得朴实无华,却也真实生动。

莫道年老万事休,晚晴是当有所为。这本书不厚,但充满着梦想。逄女士的梦想是什么呢?读了这本书,知道了她有两个梦想,一是身残志不残,要过正常人的生活;二是“要在写作上成为一名女作者”。现在看来,她的梦想也实现了。因此,逄女士提出要为她的最后这本书起个书名,我的脑海中情不自禁地跳出:晚晴圆梦!不知她满意否?


(2021年夏于紫来斋)


(作者简介:朱亚夫,笔名方波等,上海市人。曾任《上海老年报》总编助理兼副刊部主任、《军休天地》杂志主编等。系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年旅游专业委副主任。1970年在《人民日报》首发杂文,2009年以一篇杂谈,促成了一项全市性的“迎世博”活动,最后诞生了新“沪上八景”。有《杂坛徜徉录》《人生畅想曲》等专著10多本)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