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语言艺术支撑诗的风骨——熊万金先生诗歌《书与风骨》读后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3-10-03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船鸣】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诗,是语言艺术的集大成者。诗的语言艺术既是外在形象的体现,又是诗歌风骨的支撑。与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诸多文学体裁不同的是,诗更讲究语言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旧体诗如此,现代诗更如此。熊万金先生的新作《书与风骨》的语言艺术和修辞技巧不落俗套,呈现不少亮点,为读者提供了诗歌创作的又一范例。

何为风骨?风骨者,风度、气质也。《书与风骨》说的是读书与人的气质风度的关系。诗人爱书,爱书不丢的温度,爱书的,说到底,是爱书中的知识,是那看不见的筋与肉,即书的风骨。人,要有气宇轩然的风骨,其所依靠是知识的支撑。这是本诗的落脚点。诗之为诗,需要有不同凡响的风骨,支撑风骨的则是诗的主题、意境和语言艺术。在《万物有情皆成诗》里,我曾结合熊先生的近作就诗的主体和意境表达过自己的一孔之见,这里,仅说说诗的语言艺术。

诗的语言艺术含义很广,从语言性质上讲,包括语言的形象含蓄精炼跳跃抒情夸张等;从修辞手法上讲,比兴比喻拟人借代排比重叠呼应等等。万金先生的诗在语言艺术上是很有讲究的,他诗作的虚实融为一体,现实与浪漫相互结合,以物喻人借景生情诗情画意等表现手法,特别是语言的诗化,在多篇佳作中都是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书与风骨》中,写书的诗墨,将之比喻为犹如黑炭,千年不丢的温度;写知识的内涵,知识中长着看不见的筋与肉,这样的比兴,让人咀嚼起来津津有味。为了塑造自己做人的风骨,作者将读书的作用比作为强身壮体,为此,叩过月亮”“再拜太阳,夜以继日的训练场景下,一句与人比,常常会比输点明了作者不当输家,做个硬汉的读书原动力。接下来,诗人写自己打坐在灯下”“慢慢咽下字中的苦。在这里,作者没有干瘪瘪地发誓要发奋苦读,而是一行一页咽下字中的苦,由视觉转变为味觉的遣词造句恰到好处,妙不可言。作品的最后一句睁眼,手握笔;养身,头枕书,采用极具楹联感的排比手法,刻画了一位以书为伴的儒者形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什么万金先生的诗歌精品层出不穷?《书与风骨》也从一个侧面回答了读者的提问。凡诗者,若要创作出让人读起来眼前一亮、放下来回味无穷的无愧于时代的、铁骨铮铮的精品力作,我们不妨像熊先生那样睁眼,手握笔”“养身,头枕书,持续不断地自我充电,从书中吸取营养,增长智慧,致力于打造知识人生的风骨。


(2023.9.22.)


注:熊万金先生诗歌《书与风骨》发表于2023922日东方乐读微信公众号。


(作者简介:船鸣本名刘传明,湖北松滋洈水镇人,退休干部。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解放军第324医院政委,重庆市文旅委副巡视员诗人。)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