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非昔比的金凤凰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6-0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戎大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A

 

  凤凰岗村是松滋市北部的一处民垸村庄,由原凤凰岗村与大口村合二为一而成。凤凰岗村东滨松滋河,西傍朱家埠村,北靠金闸村,南抵一柱观村。全村面积10.88平方公里,和我国最年轻的三沙市的陆地总面积差不了多少。

  凤凰岗村主产棉花、水稻,没听说产凤凰。至于为什么叫凤凰岗,不知何年何月这里飞出过凤凰,也没准以后哪天又有凤凰飞出来,总之,凤凰岗的人,都有一种放飞凤凰的梦想。

  凤凰岗村流传有一句民谣:“大口河水向西流。”苏东坡有词:“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也不知苏老夫子当年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是不是到凤凰岗看到“大口河水向西流”后才引发的灵感。如今,家乡养育了我47年,面对“大口河水向西流”的景象,不由使我也萌发了与苏老夫子类似的感叹。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前不久,杂志社约稿,要我写写当时乙亥年(1935年)大口河大堤破口的情况。

  受一种责任感的驱使,我来到凤凰岗村一组。真是天助我也,正好碰见了现年83岁的高永振老人去河边放牛。他边走边向我讲当时大堤破口的情况,还引我去看当时洪水冲过后至今还留下的痕迹。

  高大爷告诉我说:“1935年(乙亥)6月,这个月基本没见到‘天’和‘太阳’——阴霾密布,大雨滂沱,那天空就像穿了个窟窿,瓢泼大雨,劈头盖脸就像往下倒一样。那不叫下雨,叫‘倒水’。当时田间的内积水都饱和了,到地上走就到处是脚印。再说堤外,大河里的水不断上涨,水流湍急,不时还看见裹着人及牲蓄的尸体,漩涡一个接一个。因早年筑堤之时,是用沙土掺和着的,再用土覆盖的。人站在堤上就可以洗脚,大堤到处都有散浸、管涌和翻沙。真是垮不胜垮,防不胜防。6月底,现凤凰岗一组中段至金闸湾开始就有长约15米的缺口,之后越流越大,几乎没有东西能挡住。湖中大人们见大堤破了,去水了,年壮的小伙子背老奶奶,老爷爷牵孙子,带点家里的干粮、锅、碗,还有几件破旧的衣服,纷纷往大堤上跑。可是,有几户人家无经验,刚把东西运到离冲口约半里路的地方,洪水这次从离冲口约半里路的地方把大堤一起端掉,这几户人家连大堤一起冲走了。人们在堤上挖个小灶,用抢上堤的干粮煮好了来充饥。堤上到处是不知名的蛇和虫子,看见了真叫人害怕。堤上的人们个个像难民,艰难地度着日子。

  “那些天,站在大堤上向西望去,除能看见关帝庙这段皇堤是黑压压的一片和堤前、堤后隐约有一些小不点的房屋外,上起老城北门老,下起马尖子,全是白茫茫的一片,望不到边啊!之后,山里有亲戚的接去了一部分人,其余的到处讨米要饭去了。由于这大堤溃口太大,无力堵住。是年秋天,随着洪水退去,垸中的积水才自然退去。冬天,人们才经地方组织,哪怕下雪,大人们也不停工,一冬一春终于做起了大堤。1936年冬天,在陈沛达老人原居住的地方做了老闸口,在陈光勤老人原居住的地方做了二闸口。当时大堤破口,金闸湾陈必楷、陈大庭家当时遭了大难,随洪水冲走。哪怕几十年牛耕机推,至现在还能看见最深的地方高达几米的圆坑。在向西不到500米的地方,是现金闸5组农民陈沛桃与冯开红两家之间有十几亩的堰潭。据高老汉讲:从他记事起,这潭就未干过,每年清明过后,几场大雨下过,周边所来蓄水,能灌溉附近300亩良田。从乙亥年破堤后,二闸口至凤凰岗村——朱家埠村——木马口村中间有一段有约40多米的低洼地。这里的老百姓经过数年的人挖肩挑,终于形成了一条西流之河。从1935年以后距开挖中心渠前这历经39年的时间里,解放前用木车,解放后用抽水机在上闸(木马口)将这内积水排到庙河,再流到松滋河。这就是大堤在乙亥年破堤后,凤凰岗村沿堤取名为‘大口’的由来及‘大口河水向西流’的传说。经多年的洪水泛滥,冲刷的泥沙逐渐积成沙洲,于是有人在这里耕作,一年种一季早春作物,广种薄收,以作充饥之用。我常听爷爷在世时讲他在解放前生活的情景:那时,我太公生了我爷爷他们五兄妹,他们长大后,种地30亩,可一年上头辛辛苦苦,给庄主完粮后,就没啥积蓄了。种啥,接着就吃啥(意思是:收大麦吃大麦,收小麦吃小麦)。冬播后,把自产的皮棉挑到百里外的秭归去(旧时称赶茅坪),换点茶叶、盐等简易的日用品,穿的是我‘三寸金莲’的奶奶和四个姑奶奶晚上在油灯下纺的棉线,再织成的家机布。由于物资贫乏,导致偷鸡摸狗的相当多,为防强盗,几乎没有人睡过安稳觉。”

  暮色苍茫,离别高大爷,乙亥年水患的情景,久久在我的心头回放。

 

 

  B

 

  在跨入新世纪这十几年中,凤凰岗村真是旧貌变新颜。2008年春,由村、组设计、报批,后由市农业开发办组织调查、施工,在晒米杠以南(金闸、凤凰岗)两村大面积进行综合开发——不仅到田间道路扩宽了四米,收割时大小车辆能过,而且路边到田间还修建了水泥沟,减少了以往修理排水沟等诸多麻烦。据资料获悉:这里土地治理面积1.1万亩,总投资694.9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19.75万元,并在年底挨家挨户实行三解(厨房、沼气池、化粪池),完后每组派专人验收。家家户户都安装了自来水管,基本上解决了人畜用水问题。整修大型公路桥两座,12、13号沟,13号沟以北的北河共建沟桥21座。12号沟安装了节制闸。进行至现在横直沟渠开通后,既解决了干怕旱、涝怕渍,又方便了路行,并且条条道路都成了水泥路。新修水泥路9公里,并修建了小区、公园。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在凤凰岗村下去内的朱家埠集镇上,有袁隆平精心研究的杂交水稻种子,有省、市各级高科技人才研究的棉花种子,现在水稻亩产平均在1300斤以上,籽棉亩产在500斤以上,土质好的田块还能套种西瓜等经济农作物。2011年启动了新农保,对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开始逐步解决农民养老的问题。去年9月份,我84岁高龄的父亲忽然得了高血压,在市人民医院检查并治疗用去人民币3000多元,今春家父喉管再次长了肿瘤,4月份去荆州医院做气管改道手术,用去上万元。我们一家人早就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去年为父亲减去了近2000元的医疗费用,今年又减去了近一半的钱,国家政策让中国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朱家埠小学,坐落在凤凰岗14组、13号沟,朱家埠邮局旁,它的前身是朱家埠中学。从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在朱家埠中学读书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都考上了大学。他们中现在有博士生、研究生、教师,在国外留学回来的无计其数。他们都在为家乡的经济建设默默地贡献力量。

  当你驱车来到松滋市民主路,向北沿松滋河随平崭的水泥路一直向北行驶(12公里)约20分钟路程,就进入凤凰岗村了。这里正是笔者居住的地方,中心渠两边绿树成荫,沿公路边安装了路灯,路灯旁做好了花台,并栽了四季常青树,居民门前还建了水埠头。哦,从2010年起,这里已被松滋市命名为“凤凰小区”了。现在全村700多户人家基本上都住上了小洋楼,没改建的那几户人家,孩子在外也买了房子。家用电器、摩托车应有尽有,有的农户还添制了收割机、旋耕机,购置了小轿车。村民衣、食、住、行、医真是今非昔比,活得开心,吃得放心,睡得安心,真是幸福无比。为了表达我对家乡的热爱,谨赋小诗,结束全文:

  红旗凤凰岗,

  富裕凤凰岗,

  文明凤凰岗。

  人勤五业昌,

  领导核心强,

  农村换新装。

  经济大发展,

  科技添虎翼,

  文化促繁荣。

  生活奔小康,

  农业扛大梁,

  和谐谱华章。

 

  (原载《老城乡愁文集》)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