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用青春和真情诠释爱 ——记松滋市人民医院风湿肾病科护士长易江平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08-0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金娥】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易江平:松滋市人民医院风湿肾病科护士长,曾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护士”,多次荣获荆州市及松滋市“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群众最满意的十佳医护人员”等称号。在松滋市召开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庆“七一”表彰大会上,作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代表走上“感动松滋•好人好梦”百姓宣讲台作先进事迹报告。 

  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只有日复一日的辛劳和琐碎;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只有一如既往的奉献与真爱,作为一名长期奋斗在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 23年来,在护理工作的平凡岗位上,她始终如一,用青春和汗水诠释着无私的奉献、无悔的真爱。她就是湖北省、荆州市及松滋市的“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是群众最满意的“十佳医护人员”,更是病友眼中的微笑天使——松滋市人民医院风湿肾病科护士长易江平。

  1993年参加工作后,易江平先后在儿科、内科、外科、骨科和风湿肾病科从事护理工作。23年来,虽然工作的科室在变,岗位在变,职务在变,但易江平始终秉承着优质服务于病人不变、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不变、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不变,坚持用最美丽的笑容、最亲切的语言、最体贴的护理、最饱满的热情来对待每一个生命。

  

 

易江平在作先进事迹报告  

 

舐犊情深 体贴入微的好妈妈

 

  2010年,易江平被调入风湿肾病科任护士长。在这个科室里,住院的病人大多是尿毒症患者,他们长期饱受病痛的折磨,对生存的渴望比常人更加强烈,对护理工作者的依赖也更加执着。17岁的小松是易江平遇到的第一个尿毒症患者。这是一个聪明懂事却苦命的孩子,2岁时就没了母亲,家里仅靠父亲打点零工维持生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心疼父亲在外打工太累,家务活小松总是抢着做,学习成绩也好,身体有什么不舒服也总是忍着不说,怕父亲担心。看着无精打采、面色萎黄、全身浮肿的小松,易江平既心疼又惋惜,下定决心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平时一有时间,她就去病床边看小松,鼓励他增强信心,战胜病魔;尿毒症患者对饮食的要求高,为了让小松多吃一点,增加营养,她就亲自做好了带给他;得知小松有换肾的意向时,她又委托上级医院的同行们,千方百计地帮忙打听肾源……两个月后,得知小松已经成功换肾的那一刻,她激动得流下了泪水。每年母亲节,小松都会给她发来祝福短信,亲切地称呼她“易妈妈”。

  在之后的工作中,易江平发现像小松这样的年轻肾病病人越来越多,这引起了她的思考和关注。为了引起人们对肾脏病早期干预的意识,将肾脏病防治的关口前移,她总是尽可能多的抽时间、找机会向大众宣传肾病防治知识。在今年世界肾脏日的那一天,她就和同事一起到黄杰小学进行了肾脏病知识义务宣传,引导孩子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从小学会保护肾脏。

 

  细心周到 无微不至的好闺女

 

  每天早晨7点半,易江平就准时出现在护士站,和夜班护士沟通病区情况、查看重症患者病情、做好一天的前期准备……为给肾病患者建立一个爱的家园,她组织医护人员将正在住院和已出院的病友聚集在一起,成立“肾友会”,彼此像家人一样进行康复治疗的经验交流。

  从踏入护理岗位的第一天起,易江平就告诉自己,选择了护士就是选择了付出,要把苦、累、怨留给自己,把安、乐、康送给病人;要用自己的爱心、诚心、细心换回病人的舒心、放心、安心;只有视病人为亲人,才能给病人最好的护理。

  一年前,年过花甲的刘阿姨在一次透析结束回家后,突发穿刺肢体的假性动脉瘤,左上肢在几个小时内迅速肿胀,疼痛难忍。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危急时刻,刘阿姨想到给易江平打电话。得知情况后,易江平迅速联系医院的急救车将刘阿姨安全接到医院,又全程陪同她检查,并协助医生给她进行紧急处理。一天后,因病情复杂,医生建议刘阿姨转院到武汉协和医院治疗,易江平又主动请缨,一路护送刘阿姨到协和。为尽量减轻刘阿姨的疼痛,路上5个多小时,易江平一直坚持弓着身子坐在她身边,抬着她的胳膊,用力按压她的腋下动脉。到达协和后,没顾上喝一口水,没顾上吃一口饭,易江平又忙着为刘阿姨办理住院手续。直到安顿好了刘阿姨,易江平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赶回松滋。在协和治疗10天后,刘阿姨就提出转回松滋一医风湿肾病科继续治疗。回来时,刘阿姨的伤口还没有愈合,易江平就悉心照顾并亲自给她换药,还经常找外科医生求教促进伤口愈合的办法。两个月后,刘阿姨的伤口痊愈了。之后,她总是逢人就说:“江护士长是个比亲生女儿还亲的好闺女。”

 

  知心知意 恋恋不舍的好朋友

 

  作为一名护士,易江平体验过患者面对病痛的无奈,也目睹过无数悲欢离合的场景,感受过患者信任的目光,也遭遇过有理说不清的尴尬局面……但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和后悔。

 


 
精心护理是易江平对患者的情感境界
 

  56岁的患者胡阿姨到风湿肾病科就诊的时候,已经是尿毒症晚期。多年的病痛折磨,严重摧残了她的身体。医生说,就算有合适的肾源,她的身体也无法承受换肾手术,只能进行透析治疗。胡阿姨是个性格开朗的病人,跟护士长易江平很投缘。每天下班前,易江平都会先到她的床边去看看她,陪她说一会儿话再回家。易江平清楚地记得最后一次下班前去看胡阿姨的场景:虽然已经被疾病折磨得形销骨立,但是看到易江平过来,胡阿姨还是打起精神,努力地绽放了一个笑脸。易江平说,那天回家后,她虽然手里忙着家务,但心里却一直空荡荡的,好像有什么事情放不下。晚上十点钟,值班护士给她打来电话,说胡阿姨情况不太好,提出很想见见她。易江平立刻打车赶到医院,再见的时候胡阿姨已经是弥留之际。易江平奔过去紧紧握住她的手,胡阿姨竟然似有感应一般,睁眼看了看她,才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每次回忆这个场景,易江平的心里总是既伤心又沉痛!医学的局限性,注定了许多无奈和无法避免的悲剧!面对这样的生离死别,她的内心比常人更受煎熬,更加悲伤。

  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无奈,易江平对自己的工作更加珍惜,也对自己的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做好一线护理的同时,她在理论研究上不断探索,先后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并发明了两项创新技术。

 

  矢志不渝 传递爱的接力棒

 

  护理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却写满了简单而又平凡的爱,打针、发药、铺床、输液,在苦中守护健康的祈望;交班、接班、白天、黑夜,在累中把握生命的轮回。

  在去年的护士节联欢会上,风湿肾病科曾经的病友小艾主动要求上台献歌,将一曲《爱的奉献》送给所有的白衣天使。这个故事要从几年前说起,当年22岁的小艾不幸确诊患上了尿毒症。在治疗的过程中,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也成功进行了肾脏移植手术。“劫后重生”的小艾立志回报社会,《爱的奉献》唱的是他的心声。易江平说,这也是她们收到的最好的节日礼物。成功救治一名患者,其实就是在挽救一个家庭;给病人温情和鼓励,其实就是在做一场爱的接力。

  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工作之余,她还与同事们一起,到福利院为孤寡老人做义务护理,到学校担任医护工作志愿者,到一些社区巡回义诊……

  光阴易逝,奉献依旧。在护理岗位上默默奉献了23个春秋的易江平,尽管辛劳的痕迹已经爬上了额头和眼角,尽管青春已在燃烧中悄然逝去,但是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病人。在平凡的护理工作中,她用自己的真诚、细心、爱心与坚持,为病人撑起了一片美好宁静的天空。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易江平说:“我愿意奉献自己全部的爱,只为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安康。如果要给这份真爱加一个期限,我想说,一辈子!我会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爱!”

 

 

图片摄影:彭晓华                                                
责任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