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写:大乡医李克权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09-2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梁 军】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最近,在多家媒体看到赞颂乡医李克权的文章和报道,高兴之余也想写几句。自古以来,人生在世不可以得罪两个人,一个是剃头师傅,一个就是医生郎中。我很敬佩李克权“医者父母心”的从医理念。“有钱无钱都给病人看病”,这是李克权的经典名言。他常言:“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了我,没有理由不尽心为他们服务,病人的康复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李克权看上去并不抢眼,个头并不高,没有魁梧的身材,没有帅气的外表。但他爱学习、肯专研、有追求、有梦想。李克权1973年出生,属牛,怪不得那么勤奋上进。

  李克权的人生颇具几分传奇色彩。李克权1973年出生于万家乡翠岭山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李达清是当年远近闻名的老中医。父亲给病人看舌苔、辩脉象、问饮食……年幼的李克权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父亲每次出诊他都跟着,随父亲跋山涉水采中草药,对中医产生了兴趣,也为他后来的传奇人生埋下了伏笔。

  李克权其实是一个不幸的娃。体弱多病的他8岁那年患了一种怪病。看着别的孩子去上学,他强忍疼痛想站起来,腿却千斤重似的,全身关节肿得像馒头。当时,村里安排他父亲外出进修学习,母亲只好背着小克权四处求医,家里能卖的东西全都卖完了,还是不见好转。后来,托熟人找到武汉一知名老中医给开了几副草药后,李克权的病居然奇迹般的好了。病魔缠身的李克权立志长大要当医生。

  李克权是名农家子弟。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早点帮家里分忧,“接班”当乡医,于是把他送进了卫校。但不甘平淡的他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学成归来,李克权没有好高骛远,而是扎根生养他的村寨当了一名村医。

  风湿病是医界多年来一直在积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他多次拜师学医,潜心研究风湿病,融众家之长,发明了"克痹通"系列制剂;针对类风湿的病机,在国内率先提出了“金字塔”治疗方案;根据痛风的发病机理,提出了“2+1”治疗痛风新概念;还创办了湖北省首家地市级风湿病研究院——荆州市克痹通风湿病研究院。从此,俗称“不死的癌症”——风湿性疾病有了克星。"克痹通"系列制剂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省级科技成果奖,还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获第51届尤里卡世界发明金奖。

  李克权始终坚持“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回报家乡为己任”。2014年9月,他创办了全省首家村级医院——松滋翠林山医院,其医疗环境和医疗水平享誉神州大地。李克权先后在荆州、仙桃、黄石等地设立了专家门诊。

  李克权曾荣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民建全国优秀会员”“湖北省劳动模范”“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荆州市十佳政协委员”“荆州市十佳社会最美扶贫人”等诸多殊荣。

  “小不点”的李克权硬是在方寸之间,把自己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也印证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格言。我以为,李克权的意义不在于他的医术有多么高明,也不在于他的能力有多么强悍,而在于他一心为了患者的一片仁心。他和他的行医之路说明一个道理,人只要活着就应该学会坚强,活着就应该为社会、为人类做出一点贡献。当然,李克权活着的意义,不再属于他自己。他已经成为推介湖北、荆州、松滋、万家、翠林山的亮丽名片。李克权这个名字必将镌刻在中国医疗史册。

  李克权在精研医术的同时,时刻不忘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他十分关注百姓热点、难点、焦点的问题。十多年来,他既在行医路上奔跑,也在参政议政中奔忙,提出了不少关乎民生的政协提案,受到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提案大户”,群众心声的“传话筒”。

  (梁军,媒体人,省市杂文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现供职于松滋电视台,出版文集《洈水湖之梦》)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