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写:我家有个肖医生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0-03-2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直兰】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既当医生又当护士的的肖文成医

 

   “春节,我值班。”这是我家先生——肖文成每逢春节都会撂给家人的一句最没温度的话。那意味着家里淡了年味,老人缺了儿子的陪伴,孩子又少了一次快乐的亲子时光。

  我家先生,是洈水旅游开发区里大人小孩心里的“肖医生”,是无数平凡的乡村医生中的一员。

  2020年的春节是一段举国揪心、备受煎熬的日子。在接到上级紧急通知的那一刻,他自个儿正打着吊瓶,药水只输了约三分之一。他神情凝重地说:“武汉新冠肺炎形势严峻,必须24小时值班!”他边说边拔掉针管,直奔卫生所而去。

  这一去就是一个多月,吃住全在卫生所。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毫不畏惧。他每天走村串户,给80名武汉返乡人员逐个监测体温;给十多位居家隔离人员每天二次测量体温,登记、上报;耐心地给发热病人做转诊思想工作,解除他们的心理恐慌与压力,力求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有个患者因为支气管哮喘发作拒不合作,从镇医院偷偷跑回。晚上九点多钟,村书记、主任和肖医生一道,冒雨十多公里上门苦口婆心地劝导,消毒、测体温,直到患者心甘情愿地回到医院。

  看到村组干部和志愿者们每天奔波在抗疫一线,他担心大家的身体,便给大家捐赠了价值近万元的卵蛋白珍珠钙胶囊和败毒散,给爱心社捐款;每天给前来就诊的非发热病人提供免费人参败毒散中药汤剂服用。一天奔波下来,身心俱疲,他还得自己亲自生火做饭。“这次疫情,真苦了肖医生!”村组干部,村民们都看在眼里,不无感慨。 原计划今年在家好好陪家人过个年的,结果成了一家分居三地。

  

  四诊合参,辨证施治

  

  这二十多年来,他从没踏踏实实地在家过个年。每年大年三十,清晨就能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直到左邻右舍都放完了鞭炮,才见我家先生急急火火地从一路硝烟里归来。

  为了他春节不再为陪家人吃团圆饭而跑来跑去,我们就干脆陪他在卫生所过年。记得那年春节,我们的年饭快做好了,心想,今年终于不用等到那么迟了。可是,往往是你想啥偏就来啥。接诊的来了。等他出完诊回来,饭菜都凉了。

  有时候家人按捺不住发牢骚:“怎么每年春节都是你值班?过年都没有节假日吗?锁几天门不行吗?”他说:“不行啊,越是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出现紧急情况别人找不到医生怎么办?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所以,我们早已习惯做好年饭等他回家的模式,也不燃放鞭炮,只图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静静地吃上一顿饭而已。

  有一年,吃完饭他就急着出发回卫生所。那时孩子还小,我们冒着刺骨的寒风,骑行十多公里山路。我提醒他慢点慢点,可是他依然越骑越快,还说,他眼皮一直跳个不停,担心有事。

  等到我们接近卫生所时,听见有人在喊:“肖医生来了!肖医生来了!”只见涌来一群人,抬着一个人。大家眼巴巴地望着肖医生,就像见到了救命的菩萨。他打开病人的眼皮,见瞳孔已经散大,生命体征已无。他摇了摇头,瞪着眼睛:“怎么搞的,为什么不争取时间送镇医院抢救?这可是一条生命啊……”事后,他怀着深深的自责:如果乡村诊所条件更好一点,如果那天不是回家吃年饭……也许就能挽救一条生命……

  

  用激光治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20年前的乡村,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还很低下。穷,是老百姓的通病。许多家庭因贫生怨,易走向极端,吵架、服毒、自杀是常事。他曾一天抢救过三个服农药的患者。有一年暑假里,我正在午睡,肖医生急切地叫醒我,说是去出诊。不一会打来电话:“快联系救护车,我们把病人弄下山来!”原来,又是同家人吵架后跑到山上服毒了。肖医生那边忙着给病人催吐,我在这边忙着联系急救车,等到病人弄下山来,车刚好赶到,最终捡回了一条人命。

  肖医生常说,在那样的关口,生与死只在一线之间,争取时间,就是在和死神抢命。还说,人的病有两种,一种是身体的疾病,一种是精神和思维里的疾病。医生不光要治疗病人身体的疾病,还要耐心开导其思想,为他们传导健康的理念和积极的人生观。每当遇到思想愚昧且冥顽不化的,他都愤愤然,嗓门提到高八度,义愤填膺,他就真生气了。

  新神洞开业那天,旅游通道上车辆如织,邻居约我一起去赶热闹。肖医生立马用一百个理由阻止我,说越是这样的时候,就该待在卫生所。就是那天,那条道上接连出现两起交通事故。卫生所来了一拨人,头、胳膊、腿脚上全是血,二辆摩托车相撞。我们挨个地给他们止血、消毒、清创、缝合,足足两小时,才将所有的伤口处理完毕。可是,这一拨人刚走,又来了一拨人。这次是小汽车挂倒摩托车,又一轮清创缝合开始……

  

  用液针刀治疗坐骨神经痛

  

  那时,整个旅游开发区20余里内,只有肖医生一人能开展清创缝合术。这是一个老卫生所,最初的时候还有四五位医生,全是中医。肖医生来到这里,才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卫校毕业的他继承了祖传的中医眼科,并随父亲学习祖传眼科技术,通读中医经典。后来,他又师从名老中医周效宜、唐希伍。在临床实践中,他大胆地将中医理论运用到各种疑难病的诊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方圆百里,远至荆沙、湖南、江西、浙江的患者慕名而来,都能得到很好的救治。有老医生在时,他每年春节都会主动值年班。他说:“老医生辛苦一辈子了,理当回家好好休息。”后来老医生全退休了,又来了年轻的医生,他又说他是负责人,年轻人应酬多,春节让他们放松放松。再后来,年轻人都不愿意继续留在这个穷山沟里,要到更有发展前景的城市去发 展,他便一个人独自留守在山里。

  寒来暑往,28个春秋。他独自一人,既是医生,又是护士;中医是他,西医也是他。有时不是因为有多忙,可能刚好在吃饭的点上,病人来了,一忙起来,吃饭的事便耽搁了。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曾劝他换个工作岗位,他却说:“这里需要一名医生,老百姓看病太不方便了。我还就只喜欢做一名纯粹的医生!别人不觉得医生多么伟大,可我觉得自己每医好一个病人就是一种幸福,一种价值的体现!”

  “束发秉烛,医文史哲入眼底;普度众生,望闻问切为人民。”这是肖医师从医的誓言。20多年来,他一直初心不改,砥砺前行。他为了完成自己的医学梦想,先后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和中医专业,每年都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精研医技,赴新疆、陕西;走河南、山东;上北京、天津;到武汉、长沙;下云南、贵州;学会了浮针技术、埋线技术、正骨技术、液针刀技术、颅骶针法……治愈了不少疑难病症。他的《内服外贴治增生性骨关节炎50例》《针药并施治妄见》收入松滋市中医药学术会论文集;《针药并施治云雾移睛》刊入国家级杂志《临床医学文献》;《三联疗法治过敏性鼻炎》在武汉五四鼻炎专科联盟学术研讨会上获得特别优秀奖。

  

  在湖南省常德市参加颅骶针法研讨会时接受cctv记者采访

 

  出生于中医世家的他对祖国医学推崇备至,鼓励儿子攻读中医专业,做一名良医。他说:“中医是我们的国粹,有许多精华需一代代传承;许多用西医解决不了的急、危、重,疑难病症,用中医却有独到的疗效。”他希望中医的理念文化能在学校里得到传播。他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培养一名顶尖的医学人才,不是几年大学就能学精学透的,还得从娃娃抓起,接受中医的熏陶,熟记中医的歌诀。他甚至大胆设想着将中医药文化搬上“六一”的舞台。

  医者仁心。这些年来,他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免费施药,捐款捐物。“交友需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这是肖医生常挂在嘴边的箴言。他一直就是凭着这样的“侠气”与“素心”在做人做事。他的朋友圈子都知道他对待朋友豪情万丈,而自己却总是生活简朴,每天吃着自己种的蔬菜,自己做的粗菜淡饭,从来不挑剔、不讲究。

  北闸有位盲人算命先生,夫妻二人均双目失明。20年前,家里唯一的收入就是算命先生每天从山里出发,拄着拐杖,响着铃铛,步行到十多公里的集镇去给人算卦,回来时喜欢到诊所坐坐。老先生说:“跟肖医生聊聊天会感到心里特别敞亮。”每次在聊天的功夫里,肖医生自己或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就找老先生算上一卦。有人戏谑道:“你是医生,咋这么迷信呢?”肖医生呵呵一笑:“我不是迷信,是想让老先生挣点零花钱。”

  有人问他:“您待在山里28年,美好的年华献给了九岭岗、北大山里的人民群众,有过后悔吗?”他说:“读所喜之书,业所好之术,何悔之有?”

  这就是我家的肖文成医生,这就是洈水镇北闸村卫生室的肖文成医生,直率而坦然,不昧己心,一个纯粹的医者。

 

  (吴直兰,女,毕业于松滋师范和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湖北省松滋市作协会员。早年曾发表散文《冬去春来》《驿动的心境》等。中共党员,现担任洈水镇楚才幼儿园园长)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