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饭碗 ——应松滋二中90周年校庆而作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12-0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毛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饭碗,出生地——新石器时代窑洞;履职地——二中教室窗台;数量:5万多只;功能:填肚子,装未来。

  30年前,学生在教室里,饭碗在窗台外,老师在讲台上。老师、学生、饭碗,三位一体的朋友圈就是一个三角形的生态版图。“农村粮”在这片版图上野蛮生长,青灯黄卷不舍昼夜宣战进军“铁饭碗”,一个个问鼎未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片版图上传千年文脉,写快意春秋。

  窗台上的饭碗,岁月雕刻了花纹。上世纪80年代,物质匮乏,配套不齐,上学自带粮草自备碗筷,饭碗、汤碗、茶碗合三为一。那个时代,教育资源极度稀缺,百人大班应运而生,搁置在窗台上的饭碗,数量也就从几十到一百不一而足。地不分东南西北,人不分男女长幼,一人一碗,千篇千律。

  屈指数来,二中美术生翘首荆楚有基因。因为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天然画廊和设计之都的院子里。窗台上的碗林林总总,各具风云,有瓷碗、木碗、铁碗、玻璃碗;摆放方式琳琅满目,随意自然,有叠加,有双拼,有正放,有反扣,有两个碗套装,有三个碗并列,五颜六色的饭碗码在一起,在皂角树宽大的怀抱里,陪苦竹修道,用甘泉洗心。竹、泉、树、碗,四个从不张口说话的主角,导演着一幕幕峰回路转的禅意话剧。

  二中的饭碗,碗碗装满励志的传奇。人在教室里,碗在窗台上,人碗之间隔着秋毫的玻璃,一块玻璃隔着一个世界,玻璃内肠胃在上访,玻璃外饭碗在呼唤,“吃碗饭不容易”的核心价值观已经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下课的电铃声听起来比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共和国成立还要雄壮,还要激动人心。有腿长者百米冲刺跨越式前进捷足先登,有手长者越过黑压压的人头把饭碗“一带一路”伸进了窗口,有“打黑除恶”的值班老师随手扔几个“极端分子”的饭碗进脚边的堰塘“破釜沉舟”。在一个混沌无序的时代里,闹剧成就了一批批施展拳脚的体育生,一批批纵横捭阖的读书人。

  一个时代曲终人散,一个时代鼓角正鸣。30年里,二中是铁打的营盘,饭碗是流水的兵。幸福是奋斗得来的,碗里装什么,怎么装,一箪食,一瓢饮,当思来之不易;端得起,放得下,饭碗就会给你一碗饭吃。

 

  作者简介:张毛清,松滋二中1989届文科班毕业生,现任中央电视台住湖北记者站负责人。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