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关于“道德绑架” 的话题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11-2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齐刚】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最近几年来,“道德绑架” 一词逐渐成为热词,无论在新闻媒体,还是在微信网络平台愈来愈多。那么,何为“道德绑架”呢?笔者从网上搜索了百度百科和相关资料:所谓“道德绑架”,只可能是在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主要是源于群体思想觉悟低,资源分配不均匀所产生的平衡心理。比如,要求一个军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要求一个富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这个人不掏腰包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实际上“道德绑架” 自道德产生起就一直存在,而在当今网络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才被人们广泛地意识到。目前,关于“道德绑架” 的描述多体现在媒体的报道以及网民的言论中。“道德绑架” 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北京卫视》最近有一档“跨界喜剧王”栏目,栏目里就有一段由影星周杰和笑星李菁合说的相声“大王派我来巡山”中,就用辛辣幽默的语言讽刺了当下“道德绑架” 的人和事。相声讲叙了一位年轻人在公共汽车上,因座位而招他人谴责的遭遇;在地铁上一名儿童在大人的帮助下,把尿撒在他身上而无处申辩的尴尬;以及在公共场所,他不小心踩了宠物狗脚而被主人谩骂的无奈。这三件鲜活的事例令人啼笑皆非,诙谐幽默夸张的表演又令人捧腹大笑。笑之余,笔者突然又联想到,曾经多次上演的所谓“爱国游行”,将打砸抢烧当作成就,甚至闹出诸如“将汉服当和服烧掉” 的笑话。还有在微信朋友圈要求他人转发微信,否则就如何如何。还有更加明显的“道德绑架”,指名要求公众人物捐款救助,哭诉的言辞中字字如刀。道德的本意被覆盖,是非的边界在“道德” 光芒的照射下模糊不清。“道德绑架” 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逻辑的混乱。

  《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浅显易懂,十分适合作为座右铭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现今社会将道德作为重中之重,不管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在事业、社交里,人们对道德的重视与日俱增。然而道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累积下的至理,有些时候确实很难被人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更有甚者将道德作为砝码,以求得个人便利。“道德绑架”的现象层出不穷,委实令人痛心。

  总之,笔者认为所谓道德绑架,重点不在于道德,而在于绑架。任何强加的善意都是一种绑架。无论是你觉得为他好的人,还是因此被你影响到的全然无关的路人。要知道美德是用来弘扬的,不是拿来强迫的。所以,关于“道德绑架”的话题值得众人深思。

 

  (作者系湖北省杂文学会,松滋市杂文学会会员)

 

    编辑:邓康康

    审稿:东 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