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孔子眼中的君子与审美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3-2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梅杰】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德国哲人雅斯贝尔斯曾提出“轴心时代”这一著名概念。所谓的“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所诞生的四大文明,从四大文明衍生出了人类光辉灿烂的未来,至今仍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持续的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身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继承者,我们从小受着儒家文化的熏陶,但是儒家文化究竟是什么?孔子到底说了什么?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透彻了解。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力提倡下,今天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肩负起恢复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恢复传统文化首先需要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

  在孔子那个时代, “君子”原本是指一个人的政治身份,“君子”代表着宗法等级社会里的一个阶层。在《论语》以及其他春秋时期的典籍当中,每次提到的“君子”都是与“小人”相对而言的。在今天,人们主要用“君子”这个概念来表示人道德品质的高尚,而在最初,“君子”和“小人”只是代表了社会等级和职业分工的不同:“君子”是中上层贵族与社会的管理者,“小人”则是承担具体职事或从事生产的庶人。概括地说,前者是协调组织者,后者是具体执行者。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对于社会而言都是必要的。所以,“君子”这个概念在一开始不具有道德意义上的赞扬意味。

  在孔子所生活的那个礼乐崩坏的时代,“君子”这一社会阶层中很多人其实并不具有德性,诚然只有接受一定的教育才有可能成为“君子”,但接受教育不代表就有德性。在孔子看来,当时那些所谓的“君子”做得是不够好的,并没有承担起身为“君子”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因此他对“君子”这个概念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把它作为一种代表了最高价值和行为的典范,以此来要求“君子”这个阶层,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自己的德性,承担起真正的“君子”所应该承担起的责任,来改变这个失序的社会。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极为推崇周代的礼乐的,“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礼乐而不是刑罚来教化人民,使他们成为“君子”,也就是说孔子要把礼的精神融入到“君子”的人格中。那么什么是礼的精神呢?在重视礼乐的时代,对不同身份的客人有不同的礼,但不同的礼中蕴含着的对客人的尊重是相同的。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君子“和而不同”,孔子就把这个礼的精神落实在“和而不同”的君子人格中将周代的贵族教育普遍化为“文质彬彬”的个人修养。那么乐呢?乐是一门高尚的艺术,是君子陶冶自身的方式,君子人格的陶冶是一个审美教育的过程。

  怎样才能算作一个“君子”呢?孔子眼中的“君子”需要处理好个人内在诉求和外在社会道德规范之间的张力,使之融合为自由和谐的审美境界。这是孔子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文”指的是古代的典籍,其中包括他一直强调的学诗和习乐,所以学“文”,就是学习如何审美。“礼”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文之以礼乐”表明君子需要学习一套适宜的、能给人庄严肃穆的美感的礼节仪式,能够充分展示出自己高尚的品格,可以说“礼”更多地是一种合理的表达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审美方式,在这种审美方式中双方都能体验到审美的愉悦。

  “质”指的则是人的内在德性。孔子认为“君子”以仁为本,“质”的核心就是仁。懂得什么是仁,是成为君子的第一步。“质”代表着孔子所要求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修养,而“文质彬彬”其实就是道德修养与礼乐审美的统一。

  礼是一种具有社会性质的道德规范,比礼更为本源的是它背后的仁。仁强调的是对他人的爱,爱是无条件的,不只是爱自己的亲戚朋友,还要爱其他的人,将血缘关系推广到社会关系中,使仁能够成为普遍的道德原则。仁当然不能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还需要落实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地把仁的内涵实现出来,君子在实践中表达自身,同时也就是在进行着审美活动。这就要求君子要积极地介入政治。从政为官,实现理想抱负,这体现了孔子思想中审美与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孔子认为,君子从政不是为了获取什么现实的物质利益,而是为了在实践中丰富自身,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其中自然也包含了审美的维度。

  我们很清楚,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调和个人内在诉求与社会道德规范之间的张力是非常不容易的。孔子以“中庸”作为君子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审美的评判尺度。君子从政为官,要处理好统治阶层和底层人民之间的矛盾,使双方保持和谐相处的状态。君子为人处世也要恪守中庸之道,不要过于强调自身而忽视对方的诉求。“中庸”思想中体现了审美的维度,是孔子对君子提出的相当高的要求。

  概括来说,孔子眼中的君子本身要具备审美的基本素养。他对于审美的要求在君子身上才能得到较为全面的体现,无论是在陶冶自身、关爱他人还是为官从政上,君子达到了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这正是孔子所欣赏的健全人格和审美境界。

  为官当为君子,把中国梦作为每个为官者所追求的崇高精神境界,所为之奋斗的人生之大美,这应该是我们研究孔子基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作者为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学生)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