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造化与教化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9-0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翠林】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对自我的修养,是为自造之化,是内在因素;受人教育,是为受教之化,是外在因素。内外兼修而得道者,往往是事业成功者。他们往往名利双收,稳步上层而得高位,其影响之大而誉响海内。

  而对内不修,外教之受不全者,则另当别论了,其成长过程之慢,与同龄人中得道者比之,只能望其项背,自叹弗如,自甘沉沦。

  人,如同自然界万物之有生命者,成长过程基本类同。譬如:同类乔木,同时生长在同一领地,让其自然生长,竟然也参差不齐,应该说,与种无异。其差别,只有一点来说明问题,那就是水土之不均。同时,土壤之肥瘦,土质之硬软决定受水之多少,受水多少,又决定树木受营养多少。受水分多者,苗木自然茁壮成长。除此以外,还有空间和阳光的竞争,长赢了的,争得的空间更多,接受的光线更强,一得就多得了,让弱者只有居于荫下。生长缓慢,萎瘦不堪,历经岁月,也就甘居大树之下了。乔木如此,草芥亦然。

  用植物类比人,这是指社会之一般现象而言。当然,也有少数个别情况与此殊异。那就是,有两种特质人。第一种人,他可以知难而进,知弱思强,在逆境中奋起,明知不可能,却让人不可思议。他知道,当下不如别人,却偏有超过别人的心。他像棉虫一样在不断地弓行,总有一天要到达理想的目的地。虽慢一点,但他在努力,一样可以出人头地。

  第二种人,他起点高,定的基调也高,甚至可以高调出场。他像钢炮一样,一炮就打响,而且一下走得很远,有一鸣惊人之豪气。虽有点自命不凡,但他具有超然于物的勇气。他知道作为高级动物——人,岂能安于一般状态下的丛林法则呢?他要创造奇迹,他要做前人,一般人没有做过的事业,为人类作出贡献。难道科学家们不正是如此吗?笔者心里倒是真有一位这样的人,他供职于中国工程院,老家在松滋街河市镇文公山村一个地名五里冲的蚊子不生蛋的山窝里,名叫徐安军。他读书时,笔者与其父是对面桌办公的老同事。据其父讲,夏天为防蚊叮,将一双脚泡在盛满冷水的水桶里温习功课,每晚如此。冬天为防冷,他将其父给的早点零花钱统统用来买了电池。晚上学校闸灯了,他便躲在床上的被褥里用手电筒照着做作业。可就这样,聪明的、吃苦的、用功的徐安军,早在15岁就考取了北京钢铁学院,并由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一步一个脚印地晋升。在校时,他与他的教授先后出洋考察瑞士、瑞典等各个国家。他现在是不是院士,我不知道,只听其父说是工程院某研究所的所长。

  从徐安军的身上,笔者思之,作为有丰富思维的高级动物——人,真正的人,智力开发应该是很早的。也许他没想到会有多大的善果,但他知道对待知识,就要如饥似渴,积累才能,主因靠自我。文化革命刚结束那阵,教育战线对给学生传授知识还不是十分重视。他凭的是主观能动。人,是大自然的主宰,与其它生命体毕竟还是有同异之分的,同,是同样享受大自然的空间,阳光雨露,物质,并与之竞争;异,是超然于物外,是为了改造一切。其它生命体,行尸走肉是无谓的,而人的高级就在于有丰富的思维,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所以,笔者归结为:人所想到的,做到的,无不是教师所授而化之的,人所成功的,无不是自造而化之的。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诗词学会、荆州市诗词学会会员,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诗文集《半山集》)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