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上为父母,下为儿女”是天职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10-2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代荣】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面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不得不严肃提出“上为父母、下为儿女”,是每一位“上有老、下有小”的承上启下者的天职这个话题,以正视听。

  大凡承上启下者,必须十分明白为什么被称为天职的理由。首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相关规定的神圣职责。作为父母的儿女,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义不容辞,法不容推。作为小孩的爸妈,是法律赋于每一位监护人的职责,是忠于职守的使命,没有丁点推诿的权利。其次是,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传统美德,继往开来,发扬光大,是每位承上启下者的秉性所续,本份所系,没有丝毫折扣可打。过去,供在各家各户神龛上的“天地君亲师”中的“亲”,首当其冲的就是户主的父母和儿女,被当着菩萨供奉着,作为一家之长的承上启下者,必须视若神明。再就是,扶老携幼,既是最现实的感恩戴德,又是最具体的言传身教,更是对祖训家规的一脉相承、流芳百世。

  我耳濡目染了我父母将“上为父母、下为儿女”视为神明,当作天职,见于行,行必优,潜移默化给后代。我祖父母在英年55岁时,先后身染重疴,卧床不起。只有24岁的我妈、25岁的我父,总是在种好一石种佃田的同时,远近求名医,想吃什么就弄什么。尽管无力回天,祖父母还是先后在一年内辞世,但亲友邻里们都异口同声礼赞我父母是“忠孝两全”的榜样。在为我祖父母治病治丧背下20石谷(3000斤)和100斤皮棉债务情况下,挺起腰杆撑门户,种好佃田育儿女,仅用两年时间就还清债务,迎来土改。又节衣缩食,忍饥挨饿,甚至砸锅卖铁,让我们三兄妹的两个读完中学,先后成家立业,参加工作。根据国家政策规定,我将父母接入城镇,过了21年四世同堂的城市生活,分别在84岁和83岁时,于一年内先后离世,入土为安。并能让我父母含笑九泉的是,同我父母相依为命40多年的孙女、孙婿,孝敬父母、厚爱儿女比我做得更好。

  现在的问题是,身为上有老下有小的承上启下者中,有不少人存在分多聚少,安排吃穿多,心灵抚慰少,一遇闹心事埋怨指责多,谅解包容少,求全责备多,鼓励向上少的“四多四少”现状,影响父母欢度晚年,影响儿女茁壮成长。怎么办?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将“‘上为父母、下为儿女’是天职”的问题,切实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党员身先士卒,干部为人师表:作为共产党员、干部,必须是孝敬父母、厚爱儿女的先锋和模范。在此基础上,采取开展“敬老爱小”活动周、“孝顺儿女、贤惠爸妈”报告会、比学赶帮等灵活多样多种形式的活动,把习总书记关于孝老爱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全社会看得见形,摸得着痕,提得了神,充得上能。

 

  (作者简介:黄代荣,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松滋杂文》编委,编辑出版有诗文集《心地烙印》,诗词集《洈水一滴》)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