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九章——松滋西南重镇刘家场百年史变(连载之二)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3-01-14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王夏】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第二章 红军帅都


让我们把目光回放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袭击上海工人纠察队,并强行解除2000名工人纠察队的武装,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仅3天,即有300名共产党员被杀;500多名共产党人被捕;5000多名革命者失踪。上海,革命者血流成河。

——1927年5月21日,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政变”,疯狂袭击湖南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和其它革命组织,残酷捕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背叛革命。就在这一天,汪精卫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召集“分共”会议,汪精卫在会上作了“分共”报告,大肆攻击中国共产党。随后,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了大逮捕、大屠杀。

一时,宁汉合流,大革命失败。苍茫的天空,阴云密布;广袤的大地,血雨腥风!

同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举行了“八·七”会议,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英明论断,并逐步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实行武装割据,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的革命道路。

兹此,在中国南方,革命斗争风起云涌,武装起义此起彼伏。著名的有:周恩来、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翌年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暴动及彭拜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

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


01.jpg


1927年冬,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从赣南、岭南、辗转至上海;1928年1月,贺龙受中共中央派遣,与周逸群等组成湘西北特委。随即抵达湖北监利,领导荆江两岸年关暴动;2月,贺龙回到湘西老家桑植,组建革命武装;3月,工农革命军在桑植成立,贺龙任司令;7月,根据中央指示,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贺龙任军长;从1928年下半年到1930年7月,贺龙率红四军在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洪湖革命根据地那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边城刘家场一度成为红四军军部及红二军团总部所在地。其因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南接石门、澧县;西出五峰、长阳,勾连凤凰、桑植;北靠宜都、直达宜昌;东出公安、石首、监利、洪湖,剑指武汉,乃十足兵家必争之地,成为湘鄂西根据地和洪湖革命根据地的纽带及中枢,成为红四军和红二军团一度不可或弃、不可多得的红军帅都。贺龙元帅(1955授衔)很多时候、很长时候坐镇于斯;很多战役、很多事件决策于斯。



02刘家场老街及修复的何广兴布号.jpg

刘家场老街及修复的何广兴布号


1928年深秋,一位头戴湘西斗笠,身着土布长衫,手握一杆长长烟枪的威武大汉极斯文的来到边城,沿着柳林河、度步石板街,走进“何广兴”布号,这位商人模样的中年人便是红四军军长贺龙。

位于柳林河畔老街河街(现39号)的“何广兴”布号,其招牌命名,因店主姓何,主籍广东,取其何家人广开财路、发达兴旺之意。何家经过几辈人多年拼打,苦心经营,逐渐在边城老街发展起来,以经营布匹为主,兼营杂货,“何广兴”以品种全、信誉好、生意兴隆著称方圆百里,民国时期,已是响当当的百年老店。


03修复的何广兴布号内部设施.jpg

修复的何广兴布号内部设施

 

据“何广兴”布号街坊后人张先进先生传述:“何广兴”店主在长期的生意往来中与在石门边界的边城险桥一地的大户孔鲁生友情颇深。孔鲁生为人厚道,靠勤俭发家,爱护百姓,同情革命,与红军素有往来。同时,他深知“何广兴”店主为人忠良,可以托付红军在边城歇脚活动。红军经多次侦查暗访,遂迎来了那位头戴斗笠的不速之客,即得到红四军军长贺龙的造访。

在往后历时3年的革命斗争中,贺龙将“何广兴”布号设为红四军军部和红二军团战时指挥部,且多次、长时间地出入于斯。边城,名副其实的成为湘西北至洪湖革命根据地的桥头堡:其进,可舟泊洪湖,威胁武汉;其退,则扼守湘西,勒马桑植......

1929年4月19日,在(松滋)九岭岗起义队伍的配合下,贺龙在“何广兴”布号一线亲自指挥红四军攻打了边城团防局,镇压土豪劣绅多名。同时,开仓济贫,深受老百姓的拥护。此役,对敌威慑性极大,对人民鼓舞极大,边城人民在百色恐怖中看到了革命曙光,提振了革命士气,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铺设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04.jpg


1929年秋季,贺龙率领红四军再一次来到了边城,轰轰烈烈的开展打土豪、控劣绅、分浮财、分田地,并在柳林河坝现场搭台,召开群众大会。贺龙军长声如洪钟,面对激情高涨的边城人民,他说:地主劣绅是我们地死对头,泥巴腿子是我们的真朋友。要当兵的,跟我贺龙走......有声有色、载歌载舞的扩红运动,打破了边城沉寂的山川,多少苦罕的山民至此跟着贺龙走出大山干革命。

1930年7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与第六军在湖北公安县城南平文庙实现了著名的“公安会师”。两军合并为中国工农军团第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它是在边城和边城周边百里赤贫山民、渔民中啸聚而成的红军班底。在始于1934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为革命保留了火种,播达延安,燎原中国......

独臂将军贺炳炎,便是当年在红军帅都、在边城追寻贺龙参加红军,在革命战争中逐渐成长,脱颖而出的一员骁将。


05.jpg


1913年2月5日(农历1912年腊月三十),贺炳炎出生在边城北面(现刘家场镇河田坪村)一个穷山沟里。父亲贺学文,以背煤为生。贺炳炎6岁时,母亲晏兰儿病故,婶母胡德秀怜爱侄儿,将贺炳炎接到家里抚养,他从小随父亲在江家湾背煤,后到松木坪大地主刘晴轩家放牛。3年后,他不堪忍受地主欺压,怀恨离开地主刘家,先后学过篾匠、裁缝、杀猪、打铁多种手艺。

1929年,贺龙率领的红四军在边城扩红,贺学文奋然参加了红军。

而此时的贺炳炎跟着内兄蓝良鉴在边城“向元丰”铁匠铺习铁匠手艺。一天深夜里,他不辞而别,悄然离开同睡一床的妻兄,步其父亲贺学文的后尘,毅然决然的跟进在红军队伍中,一生戎马倥偬。

贺炳炎16岁参加红军,在枪林弹雨中南征北战21年,11次负伤,身上留下16处伤疤,长征途中,在湖南绥宁瓦屋塘战役中失去右臂。1955年授上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1年11月,贺炳炎携妻子姜平、次子贺陵生回家省亲。边城区区长刘华平、政委刘天光专门组织了区文工团、腰鼓队和武装民兵中队迎接将军归来。腰鼓队敲锣打鼓来到边城小坳迎候。不一会儿,见将军骑着一匹大红马、妻子姜平骑着一匹大白马,马蹄得得从官渡坪方向拾级而上款款行来,一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雷动。

将军挑选原红四军军部——“何广兴”布号对面的“马恒丰”回民餐馆歇脚居住,以便出入,瞻仰“帅都”,回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那“红旗漫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悲催壮烈的一幕,并向北、向远山外、向贺龙元帅深深的鞠上一躬,奉献的是感恩与爱戴!


06.jpg


1988年一个秋日,边城老街、帅都39号、41号民居——原“何广兴”布号,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口中喃喃:“是的,这就是贺龙住过的房子”。俄顷,几位陪同者连忙举起手中的相机和摄像机,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客人亦格外兴奋,更加仔细的端详着那栋老房子及相邻街坊。时间在那一瞬间似乎凝固了,客人伫立拐杖,恭然摘帽,显现出苍凉悲壮的容颜,一时噎咽无语。但他的心中正波澜壮阔,激荡在金戈铁马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耳畔仿佛响起那嘹亮的军号声,得得的马蹄声叩击着老街那长长的青石板,贺龙高大英武的形象电影般晃荡而过。“是的,就是这座老房子,‘何广兴’布号,贺龙住过的地方”。老者提起拐杖比划着,再次肯定的说。“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兵,跟在贺龙的队伍里,浪在洪湖的波涛里,藏在湘鄂西的密林里,在这里战斗,从这里经行,后来长征,北上抗日......”,老者仰天叹息,60年风雨岁月稠。他是专程从北京来松滋边城(刘家场)踏访贺龙率领红四军战斗过的遗迹的。故地重游,“当年鏖战激,弹洞前村壁”,大有“战地黄花分外香”的感觉。这位看似普通的老者,一个形如劲松的长者,正是曾驾驭过、指挥过千军万马、滚滚铁流、曾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共和国装甲兵司令员的贺龙元帅之部将黄新廷中将。

时间如白驹过隙,历史就这样悲壮而雄浑的写在边城。

1928——1930,贺龙不期而遇、频频下榻的“何广兴”布号,竟然是湘鄂西和洪湖根据地的中心福祉,是共和国元帅贺龙于龙潭虎穴中藏龙之身、画戟之处。斯时,边城百姓何其有幸,可无遮拦的一睹元帅之风采;继往的边城人民何其有幸,当年的贺龙元帅变成了一种传说,变成了一种无限演绎的江湖故事和红色文化,而因他的行止与铸魂,边城亦成为一座挺秀于湘鄂西边陲、令高山仰止的红色帅都,其孕育着一种永不磨灭但可永恒传承的精神财富。

边城政府和人民当珍藏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