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散文:西施与郑旦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09-0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乐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作者在诸暨西施故里

 

  走了这么多灵秀山水名胜古迹,只觉得浙江旅游景区人性化服务相当到位,也是在浙江,深感到浙江人真是会做旅游广告。在浙江的茂林修竹、小桥流水间行游,经常看到毛泽东的英名,突然就出现在浙江风景名胜区的醒目位置,且功利尽包藏,巧工出神思,真是天衣无缝。在绍兴人民广场一角,通往仓桥直街历史老街的喷泉池前,就镌刻着毛泽东的诗:“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听说,那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为纪念鲁迅先生80诞辰而作。绍兴人民广场离鲁迅故里东昌坊口并不远,鲁迅广场上的鲁迅铜像,也离这里挺近。这块诗碑矗立于此,应该还算神妙至极吧,把一代伟人对大文学家鲁迅先生的真心抬举,彰显得淋漓尽致。

  沐浴着初夏的明媚阳光,我的脚步从杭州又移到诸暨。诸暨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属下的一座县级市。脚下刚触碰到诸暨如诗如画、竹影摇曳的土地,迎面一座照壁式牌坊巍然耸立在眼前:“诸暨是个出名人的地方,美女西施和画家王冕都出在这里。——毛泽东”。又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开国领袖,为诸暨做了一次免费广告。不过这不是毛泽东为诸暨题词,而是1959年8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南下途中,将专列停靠在诸暨,在车上接见诸暨县委书记、县长时说的一句客套话。诸暨人就把毛泽东的原话,用金色舒体字阴刻在西施故里游客服务中心大门外。这算不算一块金字招牌呢?肯定算。这下子诸暨有了中国第一伟人的“最高指示”。这里的苎萝山、浣纱江,又是滋养中国第一美女的香魂故地,真是想不出名都不行啊。知道诸暨籍元代大画家王冕的人,大约并不多,而西施,或许是万古千秋的所有中国人中,扬名全球的世界级大名人吧。哪怕就是在中国当代年轻人中,估计她比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气也不逊色多少。这并不是稀奇事,正如2006年我在广东韶关,当地有些人只知道南边的香港,根本不知道北方还有一座叫北京的城市,才是他们的首都一样。

 

  

 

  西施故里

 

  诸暨西施故里主要景区,其实不是在浣纱江西岸的苎萝山——那里才是西施美女的出生成长之地。海拔并不高的苎萝山上仅有一座孤零零的西施殿,媚眼含情地眺望着对岸的鸬鹚湾。西施故里牌坊、西施故里石碑、西施故里游客中心、浣纱女群雕和仿古建筑群范蠡祠、中国历代名媛馆、西施故里步行街等,都是位于郑旦故里鸬鹚湾这个小渔村。在春秋战国时代,浣纱江上没有今天的钢筋混凝土浣纱江大桥,浣纱江东西两岸之间的来往走动,大约并不像今天这样便捷。

  现在人们所说的西施故里,从大的范围来说,涵盖浣纱江西岸的苎萝山,和浣纱江东岸的鸬鹚湾,都是属于“西施故里景区”。我来到西施故里景区,也是先落脚在浣纱江东岸的鸬鹚湾。鸬鹚湾是与西施齐名、容貌也堪比西施、与西施共享“浣纱双姝”之称、并一同前往吴国都城姑苏侍奉吴王夫差的大美女郑旦故里。因为是郑旦故里,潺潺流淌的泉水边上,建有尖顶翘檐的郑旦亭,隔路相望又有古色古香的郑氏宗祠,应该都是为纪念大美女郑旦而筑吧。这里出的另一位大名人,则是遭到万人鄙视的丑女东施。鸬鹚湾是浣纱江东侧的一个小河湾,湾里尽是一派江南水乡风情。从东面山溪流淌下来的清澈泉水,在这里汇聚成流,天长日久地鸣唱着悠悠小曲,静静地汇入透明的浣纱江。湾子里有许多曲曲弯弯的堰塘,绿叶亭亭的荷叶静悄悄地露出水面,一朵朵莲花花蕾,尚未张开她艳丽的花瓣,从绿叶丛中钻出来挺立向上,拂面河风吹来,叶儿和花蕾都迎风轻摇着。青紫色的成千上万朵睡莲,躲在荷叶枝干下,稍无声息地呼呼大睡,毫不理会摇来晃去的水色光影,更是无视喧嚣不息的人声骚扰,谁叫人类把它叫睡莲呢?!睡莲不睡,还能货真价实吗?

 

  

 

  浣纱江东岸郑旦故里鸬鹚湾风光

 

  荷塘间有条条小溪相通,学士桥、孝义桥的名堂很多,一座座拱背小石桥静卧在溪沟上,不声不响地述说着千年沧桑。面朝学士桥、孝义桥的郑氏宗祠,木雕精美,彩绘艳丽,回廊盘曲,飞檐凌空,衬托出郑氏后人对绝色美女郑旦的依依怀想。为纪念鸬鹚湾美女郑旦而复建的郑旦亭,高耸在浣纱江东岸,丛丛错落的绿叶虬枝,掩映着它高挺的翘角飞檐。走过郑旦亭,沿浣纱江边向北步行,浣纱江大桥突入云空,一根根巨大的斜拉钢索,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波,与桥下江水的波光水影融为一体。远远看上去,那钢索就像是浣纱女拉扯出的一根根绷直的纱线。大桥南边河坡上,一群雕刻精致、灵性毕现的浣纱女铜雕像姿态各异,身形俏美,分别铸立在一块块嶙峋怪石上。那道通往江边的台阶,又走来两位手捧笸篮、笸箩的浣纱少女,边走还边卿卿我我地拉着家常哩。那副恬淡自得的模样儿,愣把满脸幸福透向天际,让那些前来观赏的如花少女们,一个个羡慕得乐不思蜀。她们哪像咱今天的小姑娘,不是玩微信,就是看段子,还得腾出一只手,去挽上男朋友的手臂,生怕一松手就各走东西,整天里连走路都忘五忘六、落魂失魄、慌里慌张呢?离浣纱女群雕不远,浣纱江清亮的江面上,几艘游艇正迎面开来,把那平坦如镜的江面,划开了一道裂隙,船后飞溅起一簇簇雪花。岸边江水中,飘浮着两条龙口大张,龙尾高翘的彩绘龙舟,在那亮晶晶的江流中,正恶狠狠地怒目圆睁,张狂藐视着人间万物。透过游艇划开的水波望向对岸,西岸峭壁下,正是西施当年浣纱处。陡峭的石壁上,由浙江大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题写的“西施浣纱处”几个繁体行书大字鲜红耀眼,在水色光影中流来荡去,与岸边游人的闲情逸致交相辉映。

  闲走慢看,西施故里景区的主要景观,都是在郑旦故里鸬鹚湾这边。这里还仿建了西施和郑旦相约,以井水为镜相互比美的四眼井。古街区排列着“乡梦楼”、王冕研究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民间艺术馆、《诸暨书法》编辑部等文化胜迹,分布在灰瓦粉墙的古建筑群落中。行至景区前部,荷塘岸边又有一座小铜雕,三位黄花少女正在那荷塘中,一边挖藕采菱,一边用赤脚扑打着水面。离开荷塘,高大的西施故里牌坊迎面而立,再向前几步,是一座巨型石碑,“西施故里”四个大字,镌刻在一块天然巨石上,面向浣纱江大桥而立。

 

  

 

鸬鹚湾浣纱江畔浣纱女群雕
 

  西施大美女本名施夷光,之所以人称西施,是因为她出生之地是在浣纱江西岸。浣纱江大桥西边的那座小山,就是世人皆向往的中国第一美女西施的故里苎萝山。著名的西施殿,就傲立于苎萝山登山道口上。较真说来,西施殿真不算什么文物,因为它的整体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当地政府选址复建的。虽然不是文物,但它又是由上万件民间“文物”所拼接构成的。因为它的万余件古建筑构件,都是从诸暨民间保存的历代古建筑构件中,精心挑选而来的,如木雕门窗、牛腿雀替、石雕花窗等等,全都精美绝伦,造型古朴,木质上乘,非当今所能仿造。西施殿高大的圆形穹顶,雕梁画栋的厅堂回廊,高悬梁柱的名家题匾,精镂细刻的砖雕石刻,无处不在张扬着它的典雅高贵。为此一来,我也把观赏西施殿和苎萝山,当成此行重点。

  西施美艳绝世、天下第一的氤氲芳香,早已飘洋过海,香溢世界,无怪乎当年那些水中之鱼,也要见之沉于水底,羞于目睹她的美貌了。跨进古色古香的西施殿门楼,庄严悠静的西施殿台阶之下,迎面挺拔着两株高大的合欢树。这是1990年日本秋田县象泻町西施故里访华团,专程从日本带过来栽下的,可见西施的美名,早已穿越国界,传遍世界了。西施殿供奉着西施的高大塑像,同所有佛寺仙观一样,西施娘娘长年乐享着民间的虔诚祭拜。正门台阶下安放着一座巨大的铜香炉,炉内插满了一炷炷香烟缭绕的高香。燃烧的香纸,散发出淡淡的刺鼻烟火味,让人一踏进神秘圣殿,内心的虔敬感油然而生,不由得仰头向上望去。目光上方,荷花神女西施美人,正用她那双曾把吴王夫差迷醉得醉生梦死,不知今夕何夕的妩媚大眼,含情脉脉打量着每一位正在仰视她的凡间俗人。西施的塑像雕塑之美,不知道是不是掺进了许多当代元素:直挺圆润的鼻梁,配着一双勾魂摄魄的水灵灵大媚眼,紧抿着肉感灵动的樱桃小嘴。脸上那若隐若现的红晕,比红苹果的天然濡晕还要鲜活十分。尤其是天造地设、人间无双的瓜子脸,绝对比当代那些陪人一顿饭动辄进账成千上万的“巨星”美艳十倍之上。头顶“荷花神女”的千古封号,足踏随季供奉的四时鲜花,形形色色的至美元素叠加在一起,直把在荒草丛生的苎萝山草棚竹寮中成长的西施美人,装点得远胜仙女,灿若彩霞,也让远游而来的凡胎俗子们,无不顶礼膜拜,三拜九叩,更让那些趾高气扬,在男友面前撒娇卖俏的八方佳丽们,自惭形秽了。越国人把西施美誉为荷花神女,寓意是她以身许国的忘我情怀,高尚节操,像浣纱江畔纯洁的荷花一样,质朴无瑕,神形合一。面对这位国色天香的女神,我不由也随着游人们点燃香火,轻轻地插进香炉。

 

  

 

 

  诸暨市西施殿荷花神女西施雕像

 

  品赏完西施殿,沿着当年西施焚香沐浴的红粉池,爬上几道石阶,就是供奉越王勾践、大夫文种和西施情人范蠡高大木雕像的越王台。三位当年的越国权贵满脸刚烈之气,大约正在为剿灭吴国精心谋划吧。越王台大殿顶头一口水晶柜子里,展示着越王勾践剑复制品。这把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早前收藏于荆州博物馆,后来被湖北省博物馆以强化保护为由,珍藏到湖北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的天下名剑,本来是都城位于古代会稽(今绍兴)的越国铸造的宝剑,竟然却出土于江汉平原的楚国故都荆州,想来那在吴王面前装疯卖傻、牵马尝便,十年后兴兵诛灭吴王夫差的越王勾践的将士,最终一定败死在楚国悍将的刀下为鬼了。历史就是这样精彩多变。今天,为越王台出具勾践剑复制品收藏证的,又是那些当年杀死越人、夺取宝剑的楚国后裔。

  从越王台南头下来,转个弯向上登去,一道宫门式黄色门楼临山而立,巨大的门楣上方,“苎萝山”三个大字分外醒目。进了这道门,就是与浣纱江齐名的苎萝山了。苎萝山南侧,有茅草树干搭建而成的古苎萝村茅舍竹寮,一派原始人聚落风貌,是不是当年西施居所的样子,只能是后人的胡思乱想,臆测之作而已。转遍了苎萝山,才得知这山名,原来取自于漫山野生的苎萝,学名应该叫苎麻。那山顶山坡上,大路小道边,林下竹枝间,悬崖陡坎上,无处不是一簇簇野生苎麻。说到这苎麻,我的童稚时代,也曾与苎麻有过交接的。小时候我腿脚生得灵巧,常常一得空闲就跑到七八里外的乡下外婆家,和那里的孩子们混成一堆。在外婆家的菜园一角,有一大片野生苎麻。我的故乡当地叫唐麻。这唐麻纤维特别结实,耐拉耐磨。每到秋黄时节,农人把唐麻砍了下来,放到堰塘的水底下浸泡,直到外皮与麻杆脱开,才从水中提了出来,撕下那麻纤维,一把把放在石头上用棒槌狠命地敲打,把那粘附在纤维上的薄薄一层毛皮打松,放到水中用力清洗,晾干后用这一束束麻纤维搓成粗麻绳,绳子紧实又耐磨耐用,是农家的必备之物。亲眼看到那苎萝山上遍生的野生苎麻,总算解开了西施为啥要到江中浣纱的谜团。原来西施在浣纱江中清洗的,根本不是我们原来想象的棉纱,而是大串大串的苎麻纤维。只有苎麻纤维,才需要到那浣纱石上去用棒槌敲打,然后再用流动的江水,洗掉那麻纤维上粘附的毛皮。登上苎萝山,真是收获不小,弄清了一直不知为何物的苎萝竟然是儿时就把玩过的苎麻,又弄明白了西施到江流中清洗纱线,洗的并不是那织布前根本不能水洗的棉纱,而是必需洗掉毛皮才能利用的麻纤维。西施殿这点门票费,看来出得划算。

  在西施故里东、西两边景区漫步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按坊间的传说,喝着鸬鹚湾山泉长大的郑旦,早先本是一位美赛西施的大美女,眼睛比西施大,脚板比西施小,嗓音比西施甜,走路比西施轻,一副天生丽质,皇家范儿。西施原本不自信,是郑旦为她鼓劲示范,才使得西施脱尽了土气,修炼超脱成倾国倾城的天下第一名媛。后来她们情同姐妹,为了越国父老的安宁,为了“党国”的灭吴大计,双双献身家国,赴汤蹈火,义无反顾地奔赴姑苏吴王宫。但是,为什么同赴国难的两姐妹,后来的结局却如此天差地别呢?登上苎萝山顶之后,向南而下的缓坡上,是一排长长的瓦顶粉墙回廊,回廊的玻璃橱窗中,以绘画、解说文字和民间传说故事,多方面展示着西施、郑旦和范蠡的人生轨迹。虽然是真是虚谁也没法说清,但起码是把故事说得有头有尾了。其中一个橱窗中的故事引起了我的关注:西施和郑旦在越国都城会稽,经过三年脱胎换骨式的全方位宫廷生活、歌舞演技的培训,尤其是接受过精心策划的勾魂术培训后,同其他六位越国美女一道,作为安放在吴王夫差身边的勾魂炸弹,由范蠡引导,送入了吴国都城。

  在这八位绝色美人中,吴王更喜爱西施、郑旦。初始时节,吴王对这两位至宝宠爱有加,左搂西施,右揽郑旦,色迷迷的醉眼也比不出分毫之差来。大约是西施的童年生活更清苦,到了那富贵天堂的吴宫,时或有些思乡之念,免不了凝眉愁思,香腮挂泪。按常理,吴王夫差应该大发雷霆之怒的,想不到夫差看到西施那愁肠百结的模样,反倒觉得西施更加诱人,从此更是怜爱倍增。这吴王固然是王家贵族,整天吃不尽仙丹灵草,时时大补元气,而那男人的骨血毕竟有限,增多了在西施身边的床弟之欢,就要减少到郑旦那里的临幸几率。天长日久,免不了郑旦会心生怨言,对西施对吴王都有说不清言不明的嫉恨。听说后来郑旦终于忍受不住寂寞空房的日夜,在吴王面前拨弄了西施的口舌。本是想离间吴王西施如胶似漆的粘稠关系的,结果适得其反,引得吴王不快,更加对郑旦不屑一顾。这位貌若桃花、肤如凝脂的鸬鹚湾美人最终早逝于姑苏城内。

  此时,距离勾践发兵破姑苏城,剿灭吴国还有些时日,郑旦没能等到彻底胜利,迎来越王大旗插遍吴宫的那一天,就香魂升天了。而西施呢,她是在吴王身边施尽妖媚之术,诱惑吴王整天沉湎于女色美酒,最终落得国破人亡的狐仙大英雄。不管后人猜测西施是在破城之战中,被乱箭射杀也好,是胜利凯旋后,被勾践夫人皮舟沉江也好,还是在破城之际,由初恋情人范蠡乘乱携手带出,一叶扁舟飘往他乡,隐身埋名经商终老也罢,反正西施是成就了灭吴大业的“第一英雄”。这同那传扬千古的“第一美女”之称,似乎更能让人摸得着比得来。

  呜呼!西施与郑旦,同出一方水土,师出同一门道,胸怀同样理想,共赴同一伟业,却登高天溺深塘,命运天壤之别。看来,女人光有容颜美仍是枉然,心计与机巧,才能助力美人成就大业,扬名万世。郑旦虽大美,但心力不济,时运不佳,终至埋名遗骨,后世几人闻其名?西施面如鲜花,心如明堂,时时识火候,辨大体,懂得拿捏分寸,把握时运,默默静待黎明之光,终于迎来了越王大旗遍姑苏的辉煌一瞬。明白了这点道理,也算是我行游西施故里获得的一点教益吧。

 

  2015年10月7日下午片刻之闲中草就于武汉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