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生于北方的我因戴望舒的一首《雨巷》,前去乌镇寻梦,梦想着在铺着青石板的小巷邂逅丁香一样的姑娘。她一袭素衣,撑着油纸伞徘徊在悠长又寂廖的雨巷……
位于浙江省嘉兴桐乡北端的乌镇,一个守着历史和沧桑,枕水而眠的小镇,曾是我对烟雨江南的全部剪影,也是寄予此次江南行无限遐想的地方。
青眼相望,初见如故,当行至乌镇,便立刻爱上了乌镇,爱它的自然韵味,爱它的水墨风情。
乌镇之美在于简约,在于素朴,粉墙黛瓦,水榭长廊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灵动的画面。
走进乌镇,放眼望去,处处弥漫出怀旧气息:一水一桥流露出的古朴,记录着文明与历史;茅盾故居散发出的静幽,记录着一代文人的狷介清骨;林家铺子里各色的印花旗袍,流露出江南的细腻雅致;民间染房里的印染花布,彰示着江南的田园风情;木楼上临街一隅老者的目光,流露出静思与守望;乌篷船上一路滑过的风光,诉说着那份久远,那份淳朴。
游走在乌镇东栅,仅容纳三四人并行的小巷,游人比肩接踵,乐此不疲,大多是进行人文与自然的深度游。当我踩着千年不曾老去的石板,抚摸着布满青苔与裂痕的墙壁,呼吸着潮湿泥土的气味,仿佛远离尘埃,进入一个无争的世外桃源。
与城隍庙、夫子庙这些仿古建筑相比,我更喜欢乌镇的原生态,由此能感悟厚重的历史积淀。那颓圮的墙,剥落的木质阁楼,摇椅上晒着太阳的老人,门前流动的河水,蹲坐在临水花窗前打盹的老猫,尾随游客一段行程的小狗……都给乌镇平添了几分烟火红尘的味道。
游走间,我驻足于小桥之颠,举目远眺思慕己久的梦里江南, 那静静的流水、斑驳的摇橹,像一位老者平淡祥和地诉说着过往。它的缄默与素语,足以让游人卸下尘世的浮沉,用一颗同样淡定祥和的心来面对。 最终穿过层层烟雾的心路抵达红尘的归途,回到生命的本真。记不清多久,我未曾梳理思绪,静思过往;记不清多久,在现实生活中追风逐浪,疲惫不堪。多么向往有一个地方,能容我放下疲惫与压抑;多么向往有一个地方,能够容我忘掉烦恼与忧虑;多么向往有一个地方,能够把平凡与庸碌,演绎成恬淡与温馨,在庭前品茶,在花间醉酒,著文泼墨,闲敲棋子。我知道这样安逸的生活,唯出现在梦里水乡。
带着清澈的梦来到乌镇,然仅二小时的停留,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导游的一次次催促,我不得不带着未醒的梦离开。今生,我与乌镇的相遇是在美丽与虚幻的文字中开始,也将在回味与眷恋的文字中结束。
(作者为新疆伊宁市第九中学教师)
编辑:杨东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