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军号声声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8-0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冯五洲】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又是一个“八·一”建军节来临,它再次将我的思绪带回到那火热的军营生活中去。三年当兵的经历,给我留下了珍贵的记忆。往事仿佛如昨,真真切切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不管你原来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中的小皇帝,还是恋人眼中的白马王子,来到军营后,都只有一个称呼--士兵。刚走到军营时,样样都感到神秘,样样都感到新鲜,总爱缠着老兵问这问那。三个月紧张的新兵集训后分到连队,才渐渐了解和适应了部队生活:黎明,清脆的起床号声把沉睡的军营唤醒;夜晚,悠扬的熄灯号声又将喧闹了一天的军营变得一片宁静。战士们的作息时间,都严格遵循着这飘荡在营房上空的军号声:早操、训练、政治学习、唱革命歌曲……一切都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新兵训练中,最紧张、最有刺激的要数“紧急集合”。这种训练大多在晚上进行。空中的信号弹一亮,各连队的哨子声便响成了一片。睡梦中被惊醒的战士们,迅速穿好衣服,打起背包,背上装日用品的挎包,跑到指定的地点集合。由于我们刚入伍不久,行动不够灵活,经常闹笑话:有张三穿了李四衣服的,也有李四拿了张三挎包的,裤子穿反的、鞋子穿成顺边的、张冠李戴,乱成一锅粥。 

  唱革命歌曲是部队文化生活的重头戏,连队指导员、文艺骨干,经常组织教唱一些经典革命歌曲,当然,也包括一些当时在军队中较流行的新歌,如《战友之歌》《说句心里话》《当兵的历史》等等。我们也经常参加与兄弟连队进行比赛、拉歌、汇演,偶尔还与地方的学校、工厂进行联谊活动。这些既丰富了战士的文化生活,也使人平添了几分豪情。部队歌咏比赛较特别,并不一定要你唱得多么优美、多么动人,而是只要你唱出那种气势、唱出那种阵容就行。于是,大伙便放开嗓门,尽情地吼,十分起劲。 

  我们团的性质是通信工程兵,经常参加一些地方建设,给地方的企事业单位架设通信线路,开通通信基站,常不可避免地要翻山越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88年去重庆施工。当时正值秋冬季节,重庆又是有名的“雾都”,整天阴雨绵绵、烟雾蒙蒙。我们每天在陡峭的山坡上穿行、挖坑、栽电杆、架线路,稍不留神便摔上一跤,一天下来个个都滚成咸鸭蛋似的,身上粘乎乎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不过那时都是20来岁的棒小伙,并不觉得怎么累,倒是因为经历了一些事物,多开了一些眼界,反而感到高兴。 

  俗活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快地流淌,三年军营生活转眼便要结束了。当你脱下军装,即将告别朝夕相处的战友,离开洒下了青春和汗水的部队的时候,才知道这里一切的一切,是那样的令人留念,那样的今人依依不舍。老兵们围着部队的营房转了一圈又一圈,到连队的菜园、猪栏、训练场看了一遍又一遍,营区的角角落落都投下了深情的一瞥。清晨,当送老兵的客车,在《送战友》的乐曲中即将出发时、当分别的最后一刻终于来到时,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时,不论是新兵、老兵,离队的、还是留队的,战友们都流下了惜别的热泪。大家再握一握手,再道一次珍重,又是一阵哽咽。有位战友在赠送给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两句赠言:“战友情、男儿泪、分手今日;军人魂、报国志、更看明朝。” 

  告别了军营,一切又重新开始了。这段当兵的历程,是我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使我终身不忘!绿色的军营,赋予我绿色的基因;火热的熔炉,锻炼了我的意志。三年的军营生活,我收获了很多、很多,让我享用终身!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