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探幽江西观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10-3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亮】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江西观,近来常有人在耳边提起,因不识路径,一直没有成行。中秋假期,我和友人来到卸甲坪乡,一路走进江西观村。

  从曲尺河温泉旅游区沿乡村公路驱车而行,沿途草木葱茏,栾树花开正艳,有粉红色的,有鹅黄色的,一簇连着一簇,在山脚下煞是好看;透过山坡繁茂的枝叶,隐约能望见远处奇形怪石崭露头角,倒是凭添了许多超凡脱俗的神韵与气质。约40分钟后,我们来到江西观村5组。这时,前方已经没有宽敞的水泥路面了。

  下车后,我们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前行。零零碎碎的鹅卵石铺就的羊肠小路,显得更加悠长弯曲。路面很滑湿,长满了青苔和野草。高大的野生板栗树下,稀稀疏疏落下了一些板栗,毛茸茸的一团团。显然,这里人迹罕至。

  行不多久,只见远处有几个用秸秆相互支撑搭成的小草堆,向右同样是一条羊肠小道,远处传来一阵阵狗的欢叫声。我们寻觅着狗的叫声朝前走。这时,在山边的小屋子里有人在喊叫着什么。我们没有听清楚,继续朝山边走去,走了大约10分钟,来到一座小房子前。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往前走已经没有路了。山,就在我们的眼前。

  无奈,我们只好原路返回。这个时候,远远地站在另一间小屋前的一个老人家大声问道:“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我们要去江西观。”我回答道。

  “你们走错路了。”老人家说:“走到秸秆堆旁边后,你们朝上走。”老人一边说,一边用手中的烟袋给我们指明方向。我们连忙大声喊着给老人家道谢,然后从秸秆堆旁边往看不见路的地方走去。

  这里的小路没有鹅卵石,也看不出有明显的道路足迹。我们搀扶着,小心地向前走去。只见这里竹木丰茂,遮天蔽日,两边陡峭的崖壁像刀削斧劈般,长满了各类耐阴的藤草。沿着山石自然形成的路径,我们一步一步朝山上迈进。走在山里面,虽然脚步小心翼翼,但深深地呼吸着大山的气息。芳草的清新渗入身体每个毛孔,觉得浑身舒畅,一时世俗的烦恼荡然无存。

  路在脚下,开始往山上延伸,越往上爬,山势越陡峭,步履变得艰难缓慢起来。沿路有一个个孤独的土地庙,可能是就地取材吧,那些土地庙都是用石板石条搭建而成。中秋刚过,土地庙前还有一些残存的香烛,默默地打量着山下的来客。此刻回望刚才走过的羊肠小道,已完全没了踪迹。

  我们两人在山间穿行,一路上花岗岩石挺立,簇拥于山谷层林深处。这里一山一水,一草一石,都具有灵、峻、秀、奇的特色。此时雾霭烟岚,奇峰怪石,但觉四周翠色浮云空,曲水线条明灭中。

  行行复行行,终于来到了江西观。我们速奔过去,只见山顶有一块占地约五百平方米的平台,用老式的灰砖和石板修建着三间小屋,正中间悬挂着印刷体的“江西观”三字,旁边斜斜地摆着一副楹联,可惜只能看见一边写着“奇峰岭上有仙明”,另一边的字迹难以辨认。一些残余的石碑和砖瓦填充着平台的周围。我走到残碑前,仔细辨认,石碑可见有“清乾隆四十七年”及“胡朋飞”等字样,还有几块石碑上面刻着破损了的太极图。据考证,江西观是荆州的海拔最高处。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872年),以胡朋飞等为首的乡民,在此修建一座道观,以纪念其远在江西的祖先,故名“江西观”。从残留下的石门坎、石碑、青石条来看,当年的道观规模很大。据说,此地在抗战时是重庆防空圈的一个重要的观测点,国军在此地观测飞机从武汉或沙市机场起飞轰炸重庆,这里的地理位置最佳。因此,山顶上还遗留有一个防空掩体。

  熊韬先生在《登江西观》中写到:“一睹庙基无限感,威山碑自说乾隆。”是的,一路艰难来到江西观,眼前是残垣断壁,而极目远眺,只见峰回路转,曲尺河、温泉旅游区若隐若现,竹木郁郁葱葱,鸟儿婉转低鸣,触摸青苔的滋润,感受微风的清凉,我好像是在从似曾相识的梦境里走来。

  山下隐隐约约传来了说话声,我们稍稍休息,只见陆续上来了五人,闲聊中得知,他们是从监利慕名而来的老师。大家站在石碑前议论纷纷,一方面为大岭之美感慨,一方面为江西观的破落而惋惜。

  我们心情沉重地走下山。

  来到山脚,山坡边一对夫妇带着女儿在玉米地里忙碌着,一只黑狗在田地里跑来跑去。看到我们这些生人,黑狗摇晃着尾巴,绕着我们欢快地跳跃着。小女孩连忙给我们拿板栗吃。这个时候,男人走来说:“这是我们刚刚捡的野生板栗,你们尝尝。”我们笑着答应了,一人用手捧起一大捧。

  一天下来我们都很累。回头朝江西观的方向望去,远远地我看见胡朋飞等人追思生命源头、担当生命责任的祭拜,也看到了山里人的淳朴、热心和善良。我和朋友开心地笑了,因为我们己触摸到了江西观的心跳。

 

  (作者为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政协常委、松滋市杂文学会常务副会长、涴市镇文化站站长,已出版杂文随笔集《夜阑小品》)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