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虎门寻思——写给“6·26”国际禁毒日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06-2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沈栖】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历史的帏幕,有比虎门更沉重的么?这里是镂着一段悲壮岁月的名胜古迹。我驻足于销烟池旁,追寻着当年林则徐指挥销烟的久远的身影;我瞻望威远炮台,倾听着广东水师久远的悲歌;我抚摩“节兵义坟”石碑,缅想着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先烈们久远的故事……

  虎门,在春秋战国时属楚国。你若屹立珠江,眼前汪洋恣肆,惟两山凛然突出。那两山相次而卧,酷似虎踞之态,故有“虎头门”之称,今简言“虎门”。那场鸦片战争,使这一粤海古塞彪炳于百年近代史。

  “虎门销烟”是这段百年近代史上无法信手翻得过去的沉重的一页。清王朝到了道光年间,已成强弩之末,国力日趋衰败。洋人鸦片的入侵,更是烟毒横流祸卷家国。1838年12月,湖广总督林则徐被朝廷任命为钦差大臣,坐镇虎门。慑于法令,英国鸦片贩子终于交出2万多箱鸦片。翌年6月3日至6月26日,堆积如山的鸦片被投入两个长宽各15丈的大池,付之一炬。170多年过去了,销烟池依然四壁苍苍,焦痕累累。虽说眼前是池壁爬满青苔的一潭死水,但,我仿佛感觉池内的深部仍有一股涌动着的岩浆,喷射着一种惨烈!虎门销烟作为中华民族禁毒大典,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人类历史永远镌刻着这个日子——联合国作出决定,以“6·26”为“国际禁毒日”。

  虎门民谣云:“虎门六台,金锁铜关,入来不易,出去更难。”虎门军事地理险要天成。英国政府以“赔偿鸦片货价”为由,于1841年1月“开启边衅”。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把虎门的清兵增至11000余人,大小火炮增至近700门,海防壮威,士气大振。可是,侵略者以精良的装备,乘虚而入,终于把“金锁铜关”攻破。威远炮台,那是当年鸦片战争虎门军民抗英的主要战场。我登上威远山腰的一块平地,昔日炮台的遗迹如今已是残墙断壁,只有山棯花晶莹灿烂,红得似点点碧血。我依稀看到了那迎风飘展的幡旗,闪亮的战刀,愤怒的眼睛,倒下又挣扎爬起来奋战的身躯,血染的海,低咽的波……这些情景、这些勇士,变换着清晰模糊,渐渐地消融,消融于历史的风尘。

  这里尤其要提一门“克虏达”大炮。这门20吨重的钢炮翘首立于威远山顶,据说是李鸿章搞“洋务”花了几十万白银引进的。令人遗憾的是当年刚拉响炮栓,第一枚弹头便卡在炮筒口。如今它羞涩地静躺在萋萎的荒草丛中。这是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见证!

  与炮台毗邻有一块墓地,在这静得鸟也匿迹的土地下安息着1841年1月7日中英一场恶战中阵亡的爱国壮士。我在步履沉重的踏访中无意间发现了一块镌有阴刻“节兵义坟”4个大字的石碑。据友人介绍,1842年7月,当地百姓不忘先烈,按南方的传统习俗,把75具无名骸分别挖出合葬,并立碑铭文,永世纪念。也许是岁月的剥蚀,碑文已残损,“兵”成了“乒”,“义”成了“乂”。令我惊诧的是“节兵义坟”四个字,唯独“坟”字用了繁体字。当地有个传说:“坟”字与“愤”字近音,“坟”字的繁体更是与“愤”字形似。“义坟”者,“义愤”也。虽是传说,但我不信其是“空穴来风”,那是当年民众对那场战事和无辜冤魂债愤呜不平。

  我在虎门盘桓许久,思绪绵绵。虎门,你的精神存在就如同你的地理存在一样,不会沉没——无论是在史册上,抑或在人们的心中……

 

  (作者简介:沈栖,笔名凡夫、聿飞,1951年生,主任编辑,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杂文家,先后出版有杂文集《世相纵论》《明天的废话》《实话直说》《告别“社会病态”说谎》《一个公民的闲话》《无花的蔷薇》《边看边说》《余墨谈屑》。)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