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感时农话——乡愁系列之六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07-2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德春】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最近几天,气温都在升高。虽还只在30℃上下,但坐在家里都还感觉有点不受用。

  由此,我又想起我下学后参加教育工作以前,像这样的季节,比这更热的天气,我还在和生产队里的社员们一起劳动。我跟着他们搞“双抢”,拖着一条半腿,什么都干。我虽然时时受着他们的照顾,但自己总还是想拼命地干。那时,我尚有农民的本质。那样酷热的天气,那样繁重的劳动,那样粗劣的饮食,那样艰苦的生存环境,我都没有多少在意。我跟乡亲们一起快乐着,劳碌着,守望着。

  后来参加了工作,渐渐脱离了体力劳动。到如今,舒服了大半辈子,便再也吃不起苦,怕冷怕热起来了。

  写到这里,我就想到了我的众乡亲。

  我那时跟着乡亲们在田间劳动,既无力又无技术。但他们没有嫌弃我,总是热情地带着我,而且我总能得到和他们一样多的工分。

  一想到这些,我就觉得不安。一辈子将要过去,我为家乡和乡亲回报了什么呢?

  ……

  上午,爱生子君来访。我们谈起天气节令,她不假思索地说:“她最讨厌夏天!要是没有夏天就好了。”我说:“不,俗话说得好,‘不冷不热,五谷不得’。高温促进五谷脱颖,高寒冻死各种害虫。农民最怕不冷不热,哪怕他们在田间上蒸下煮,哪怕他们在寒舍冷得难受。”子君笑道:“不对呀,老师。您看现在一年四季有反季节蔬果,要什么有什么,大棚温控好先进,一年上头是恒温;天不下雨人工降雨,虫子冻不死农药杀得死;晒谷不用太阳——烘烤,庄稼无雨——喷灌;毛主席说‘人定胜天’,现在实现了。”听了她一席乐观自信的话,我一时不好说什么,这不像当年我在课堂上有必要纠正她的错误,况且她的这些话也未必全错。但我在心里还是悄悄地批评了她几句:照你看来,以后小孩子也不用人生了,可以克隆的;天时地利与我们人类的生存也大可以绝缘了。这些刻薄话我没有说出来,我怕失了师道尊严。但我还是觉得,天道将大暑大寒赐予人间,是悯农的,也是酬勤的。

  ……

  下午,老天爷有声有色地把漫天甘露倾泻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想到,我的乡亲们一定是披蓑戴笠,走出家门,清沟理渠,引水入塘了。眼下已过了“芒种打火夜插秧”的时节,正是栽红苕“过了夏至,一个把子”的争分夺秒时刻。此刻,他们忙活完了,坐在自己的家中,看着漫天的雨帘,想着秋后的丰收,一定是欣喜醉了!

  儿时我就常听大人们说,乡下有街上才有。成年后我对这句俗语有了很深刻的理解。今天看来,这句话尚未过时。我想,只要有人类存在,这句先哲们总结出的哲言原理,就会永不失其真谛。

  遇此风调雨顺的年景,谁不为他们高兴呢?我们这些工薪族,还有那些工商者,就算没有亲戚朋友是农民,就算他们钱多如山,但谁都应该知道,钞票断然是不能直接充饥解渴的啊!

 

  (作者简介:杨德春,湖北省松滋市街河市镇向上中学退休教师,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松滋市作家协会会员,松滋市东方书院特聘撰稿人)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