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牛车垱 车水班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12-1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李业富】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牛车垱位于松滋市街河市镇曾家坡村二组,它是明朝宰相傅瓛兴修马嘶口引水工程的一部分。洛河截流后,河水通过马嘶口后,一路向北,在这里90度转弯,径直向东,流经官田坪,直至马放坪。也就是灌溉街河市镇和纸厂河镇的大部分地方。它原名“高车埠”,因1958年搞技术革新,在此修了一部用耕牛做动力的木质水车,后来人们习惯地叫牛车垱了,逐步演变成为小地名。

  牛车垱中间筑有一道横堤,分成上下垱,上下落差4米,横堤正中建有一座3孔的石桥。潺潺清流穿过石桥飞流直下,下垱溅起波浪载着无数水花带着先贤的嘱托奔向希望的远方。倘遇汛期,咆哮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挤出3个桥洞,汹涌澎湃,响声震耳欲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这里居住着刘、李、曾、王4姓40户人家,200亩平展肥沃的土地养育了近200人口。这里因南临牛车垱,北抵鸡公垱,地势高出周围,成了缺水怕旱的小岗地。每年播种插秧后,三天不下雨,田里就需要加水。遇上旱情,牛车垱就成了抗旱的主战场。平时装一部水车,大旱时装三部水车。车水成了父兄们那个时代的主要工作。关键时不分白天黑夜,人歇车不停。在当时条件下,只能用原始办法与老天抗争,也自然练就了一批过硬车水班。

  1968年的夏天,旱象持续,马嘶口引水工程水源断流,此时丰收在望的中稻还需一坵水。就剩下一垱底水,临近的生产队已从外地租来柴油抽水机,只要明天开机,我们队即将到手的粮食将会因缺水无收或欠收。大家心急如焚,怎么办?决定动员全队男女老少,连夜把水抢起来。老少担负全部后勤工作,烧水的、送茶的、做饭的、挖沟的,各自坚守岗位完成任务。青壮年无条件地安排在车水第一线。先用两部车并排安装,4小时后车打不到水了,拆一部车装在下面发水,给上面的车灌尾。由于存水面积越来越小,第二部车3小时后又车不到水了。在稀泥上垫上门板,装第三部车发水。奋战天亮,临队的抽水机装好,已经没有水试车了。我们队的中稻终因这一夜奋战获得丰收。牛车垱车水班胜过抽水机,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佳话。

  车水班个个都是精壮武力、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们除完成本队任务外,有时还接受“援外“任务。本村七队和毗邻的高峰村六队共用一口大堰,大旱时,为各自利益,经常发生争水,而且还闹出不愉快的事。有一年旱情特别严重,为了公平,双方约定,允许双方各出一部车、10个人,准时上午七点开始,直到堰干为止。高峰在全村挑选了10名壮汉,七队请了牛车垱车水班,结果高峰村六队灌溉了4亩田,七队灌溉了近8亩田。他们用汗水证明了实力,用实力再次证明牛车垱车水班战无不胜。

  我们几个解放前后出生的小男子汉,当然成为牛车垱车水班的二梯队。有时缺人,我们也会作为替补队员出场。那年车水班战胜抽水机的战斗,我就是以主力队员的身份参加的。

  水车是比较原始的提水工具,车水也是比较原始的劳动。一部五人梁的水车,需要十人,五人一班。车水用一根长线计量,捆在梁头上的线转完了,就换班,即换线,把线掉头再转。牛车垱车水班还配有锣鼓。大锣和鼓是吊在上面的。中间是打大锣的,左边是打鼓的,右边是打小锣的(钩锣子)。车水的步伐也跟跳舞一样,要和锣鼓的节奏一致。锣鼓的节奏是由打小锣的掌控的。

  随着农业机械化普及以及洈水北干渠开通效益,车水班已经成为历史,水车也进了博物馆。马嘶口引水工程几经取直改造,现在已经成为水泥浆砌渠道了。昔日的牛车垱已面目全非,水面成倍缩小,垱堤变成了耕地,儿时的天然游泳池变成小水塘。

  年近古稀的我站在牛车垱高车埠的旧址上,往事历历在目,一桩桩,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感慨万千。难忘啊,养育我的牛车垱!难忘啊,英雄的车水班!难忘啊,父兄们的辛劳!

 

  (作者简介:洈水镇退休干部,曾在《大楚英才网》《东方乐读》发表多篇作品)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