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难以忘怀的街坊邻居——长篇散文《记住乡愁》之八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0-06-0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汪洪波】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有人说,故乡是一种情愫,始终装在人们心中,谁也说不清的情愫。也有人说,故乡是一首诗,是一首永远写不完、读不完的诗。那么,故乡到底是什么呢?我想说,故乡是一幅画,是一幅画家画不出来的画,永远铺在自己心中的画。不,它一直印刻在自己的心灵里。画中的街坊邻居有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高人、矮人、胖人、瘦人,都从这幅心灵之画上走来走去,且歌且行。所以说,故乡是今生今世形影不离的一幅画。

  那时,新江口镇上的人不多,几乎数得出来。从和平街一路走过去,全是熟悉的面孔。新江口有一个通常的现象,那就是都要在他的姓或名字的前面加上个前缀,或者是拖上个后缀。有点像梁山上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一样,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诨号。这个前缀或后缀,可能是他的职业行当,也可能是他的体貌特征,甚至是他的生理缺陷。对于女人们,则是在称呼男人的后面加上“的姑娘嘎(家)”几个字就足够了。过去的职业门类不多,号称三百六十行,其实是没有那么多行当的,一般不会发生重叠和歧义,很少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加前缀的如:粮食的老马、馆子里的胖子、杀猪的老王、裁缝老汤、弹棉花的老金、刻图章的小陶、修钟表的张师傅、牙科诊所的刘老汉、送信的老杨、钉马掌的老陈、车辆社的小李等。添后缀的如:开柱木匠、法良铁匠、开武铜匠、富贵带刀等等。这一些称呼都简洁明了,朗朗上口。

  还有称残疾或缺陷的人为:严瞎子,赵麻子,宰牛的哑巴,饮食店驼子。还有就是根据某人身上的一些特点,给其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称谓,如叫高个子为长子,人家很高兴,但冲着小个子叫人家矮子就会遭白眼了。还有胖瘦也是同理,因为在那吃不饱肚子的年代里,胖子是令人羡慕的,是褒称,就像唐代的杨贵妃,皇帝老子儿子都喜欢。镇上有小胡胖子、老魏胖子,叫起来很顺口,答应的也很爽气。但叫某某瘦子,这种叫法是没有的。称呼瘦子,要么就直接叫“X猴子”,但这明显是贬称,但没关系,开始叫他,他不乐意接受,时间长了,叫的人多了,他也就默认了。有的时候最多提提抗议,做做外交部的抗议姿态而已。

  这一些带前缀或带后缀的称呼,其实也反映了当时新江口的文明程度尚在初级阶段,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时代小镇上的市井百态。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点,这些称谓,小镇上都已是约定俗成,就是当面称呼时是名字后面加上“师傅”两字。被这么称呼的人也欣然接受,叫的大方,应的自然,气氛轻松,人际关系和谐,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一派祥和气氛。当然,我的亲戚、长辈也是如此称呼。如:德胜的顶山姨爹、餐馆的伯卿姨爹、医院的远芳亲亲、百货的九姨妈、照相馆的元珍姨妈、饭店的欢姨妈、公安局的世凡舅舅,还有保庭伯、继重叔、达新叔……这些可亲可敬的前辈们,有好多都退出了人们的视线。我真的好想他(她)们再亲妮地叫我一声乳名——波儿。

  我儿时的伙伴们的乳名也是千奇百怪的。据老人们说:取个贱名好带好养,平时叫着也方便顺口。不妨我说几个您听听:花狗、哑狗、腊狗、金狗子;牛娃子、大牛娃子;金喜、福喜、大喜儿;大黑子、小黑子;大毛、小毛;大划子、小划子;大石头、小石头;大女伢子、小女伢子;岩头(ái)、憨头、苕货;和尚、捡宝、毛缸子。而儿女太多的家庭,实在没有名可取了,就直接叫三儿、四儿、五儿、……幺儿,也蛮顺口的。看官,千万不要对号入座。若有雷同,实属巧合。

  早先新江口没有专门的菜场,郊区的农民上街卖菜,都是挑了箩筐、簸箕或竹篮,沿着街面一字型摆放开,就算是摊位了。整个早市,街上熙熙攘攘、挤挤挨挨、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接近中午,街市才慢慢散去,街道留下一地菜叶瓜皮,一片狼藉。镇上唯一的一条繁华的和平街,是“肖团长”负责清扫的。“肖团长”何许人?若你不知道“肖团长”,我敢肯定你不是“划子嘴”街上的人。那年月,居民们不一定知道换来换去的镇长是谁,但“肖团长”却是家喻户晓,因为多年来他不曾换届。

  “肖团长”腿一走一瘸,是个残疾人。整个城关镇只有他一人管环境卫生,他就是环境卫生管理局局长,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也可谓是新江口环保局创始人。因为当时还没有这些机构,所以他一直没任职,自然也没有部下。关于城关的环卫工作,他只有亲力亲为,常年挥舞长长的竹扫帚了。他虽然是腿部有残疾的人,个头不高,可精力充沛,力气不小,整天拖着一个自制的箱式垃圾人力车。他好像是个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从街头清扫到街尾从不停息。当年小镇的全部生活垃圾都倾倒松江餐馆后面堰塘一角,即,搬运站和船民协会后面的堰塘。不知编新江口《镇志》的人,有没有把“肖团长”记上一笔?如不便浓墨重彩,也应有一席之地吧?毕竟,“肖团长”曾在这个镇上有那么高的知名度。

  我看过无数作家用文字述说对故乡的回忆,尽管是老生常谈,却也不是陈词滥调。只是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景色、不同的生活,但那些饱含深情的文字,都好似在述说着对新江口的情愫,一次又一次地拨动着我的心弦。因为我的老家新江口用最熟悉、最单纯的方式,已满满地占据了我儿时的记忆和情感。

 

  (作者简介:汪洪波,笔名:楚天山水。男,汉族,大专,中共党员、 中国银行职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省级以上报刊及互联网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创作的网络小说《岁月如歌》被一百多家网站转载。出版有《洪波散文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水暖城》、及个人传记《东海点滴》等。其中散文《儿时记忆中的老家西斋》曾获2010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二等奖”)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