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春日探亲矿山行——记赴黄石市看望92岁的二叔肖来忠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4-04-25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肖学平】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登高望远沐春风,

且看人间重亲情。


202445日,按照与大弟的约定,兄弟姐妹们分别从松滋、武汉两地出发,前往黄石看望92岁高龄的二叔。堂弟得知消息后,一路微信追逐两路亲人前行的滚滚车轮。

12人的亲友团,由祖孙三代组成。带着对老人的一片真诚,一种敬意,一份慰藉,温暖和爱在祖孙三代人心中默默传递。


 


每次和二叔相聚,都是生命中一颗珍贵的记忆种子。这次见到二叔,好像比去年硬朗多了。二叔除了耳朵不够灵敏外,脑子反应还很敏捷,眼睛还能看书看报,四肢能够正常活动;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更是使他显得格外精神!虽然步履蹒跚,慈爱的目光中始终充满着智慧和温情。

这次黄石大冶之行,堂弟妹作了特别的安排。趁着二叔健康,能够行走,要我们一起陪同二叔到大冶矿山公园走走,分享二叔的矿山故事。

午饭后,借助特定的清明时节,怀着深切的缅怀之情,首先来到二婶墓前,给二婶扫墓献花,传承家族美德,怀念已故亲人,祈愿老人在天堂无病无灾,在天之灵,保佑后生。



怀揣着对黄石矿山公园的无限遐想,四辆越野车穿梭在崇山峻岭间,直奔大冶矿山公园。经亲友团王能文小弟与公园管理处闫红勇主任联系,得知92岁高龄的老矿工进园春游,闫主任立即通知工作人员放行车辆,直接将车驶入公园的中心地带。

走进大冶矿山公园,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高耸的矿山,层峦叠翠;蜿蜒的小径,曲径通幽;茫茫的矿山深处,松林和岩石纵横交错;远山的山林,黄绿辉映,浸染着这茫茫山脉,把春日的矿山点缀得绚丽多彩。

1956年,二叔在辽宁鞍钢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武钢大冶铁矿。这里,既是二叔踏入社会的起点站,也是退休时的终点站,更是安度晚年的生活驿站。二叔一直在大冶铁矿运输车间从事有轨电车驾驶工作,这里,是留存二叔青春岁月的旧地。来到这里,他似乎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68年的矿山生活,使他熟悉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那景、那情、那感,心中的趣闻、故事、苦涩和甜蜜的往事,历历在目,让二叔思绪万千。亲友团跟随二叔缓缓前行的脚步,用心寻找二叔的矿山足迹。


二叔的老同事邓启芳(左)贺志成(中)肖来忠(右)


伴随着大自然的呼吸与脉动,我们来到了美丽宽阔的日出广场。广场前方正中,矗立着一尊巨大的毛泽东雕像。我们瞻仰着他那栩栩如生的神态,仰望着他慈祥的面容。只见他,身着矿工劳动制服,手托一块闪光的铁矿石,面带慈祥和蔼的微笑,双眼深情地凝视着远方,好像在深情地瞩望着矿山的发展。兄弟姐妹们迫不及待地和二叔一起在毛主席雕像前合影留念。大弟学红在雕像前情不自禁的唱起了“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用拍摄的抖音,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二叔告诉我们:巨大的毛主席雕像,诠释着毛泽东主席两次到黄石视察的辉煌历史。

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写到:“没有强大的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正是这种浓厚的工业情结,让毛泽东在1953年和1958年两次到黄石铁山视察。

1953219日,春寒料峭,毛泽东乘坐“长江号”舰艇视察长江。天黑时分,看到岸上灯光闪烁,随行人员告诉他,这是湖北黄石,毛泽东立即提出要上去看看。旁人说,黄石连马路都没有,很不方便。毛泽东却说,“路不好,我就是骑毛驴,也要上去看看”。于是,他仔细视察了大冶钢厂。

1958915日,毛泽东参加武钢第一炉钢铁庆典后的第三天,原本从武汉前往安徽视察。但他临时提出,要再到黄石去看看。他这一天,去看的是大冶铁矿,这是他一生唯一到过的铁矿山。

5年间,两次到同一地方视察,在毛泽东的一生中并不多见。这段佳说,一直是黄石人介绍自己城市的特殊“名片”,也是矿山人的自豪和骄傲。

沿着宽阔的旅游大道前行,壮阔的画面深深吸引着我们。起伏的绿岭群山一片浓绿,一片橙黄,清脆的鸟鸣,和谐着这大美山脉。




在群山的怀抱里,静静地躺着亚洲第一大天坑。二叔指着前方的天坑告诉我们:这是整个矿区最有名的景点,顺着二叔手指的方向,我们争先恐后地趴在护栏边俯瞰。

据资料所知。这个天坑,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550米,形成了最大落差深度444米的世界第一高陡边坡。边坡上一道又一道宛如年轮的层级,显示着岁月的沧桑。鬼斧神工的智慧和艰难,而剥离出来的废石废渣,竟在周围堆成数座石头山,谁能想象得出,这么神奇壮阔的情景,该要多大的力量,多大的担当,多大的牺牲才能创造出来。二叔再次指着四周石山的复垦林告诉我们:多少年来,这里堆积着层层废石,乱石累累,寸草不生,满目荒凉。几十年前,铁矿人在这里填土植树;年复一年,植了死,死了再植。终于使废石变成了绿洲,铁矿人用神奇的双手让古老的矿山变得青山如画,绿树成荫,花草生艳。

眺望天坑大峡谷对面,有一处十分壮观的石头瀑布。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堂弟告诉我们,这是因常年雨水冲刷使得天坑上层部位塌方而自然形成的瀑布。

是啊!被誉为亚洲第一采坑的矿冶大峡谷,就是中国工业史的鲜活见证。他在诉说一座矿冶之城资源逐渐衰竭后的创伤与重生,痛苦与辉煌。

眼前的一切,在二叔心里,历历往事涌上心头。上世纪50年代中期,二叔等一批创业者,怀揣一颗火热的心,带着纯朴的感情,从天南地北来到大冶铁矿,以矿为家,默默地把人生最宝贵的光阴献给了矿山。1958年到2016年,工人们从这里累计采出原矿1.4亿吨,生产铁精矿8600万吨,为武钢提供了70%的铁金属。

在这里,二叔怎么也忘不了工人们日以继夜的劳动场面。据二叔回忆,每当夜晚来临,沸腾的矿山一片灯火辉煌,远处的灯火,连接着远山的路灯;生产的照明灯,再连接更远处天际的星光,无数个矿山工人,在这里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几百米的地下,大型挖掘机、运输矿物的大小车辆,不知疲倦地高亢轰鸣。

望着天坑大峡谷,二叔进入了沉思。他深情地告诉我们,许许多多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矿工,好多年前就已离开了人世,这些人的忠骨就理在这里的青山上。在他的印象里,仿佛看到他们提着饭盒,迈着匆匆忙忙的脚步,成群结队上下班的情景。眼前还在浮现他们蹲在避炮洞里,静静等待开采炮声的眼神和爆破后还未散尽的硝烟里忙碌的身影……

走在大冶矿山公园的每一个角落,无不显示出工业遗址蕴藏的深厚矿冶文化。悠久的历史记忆,演绎了千百年之间的历史篇章。

在矿业博览园的主干道上,迎面而来的钢铁雕塑,似乎在向游客招手示意。这些雕塑工艺品,都是利用工业废旧资源,将多年报废的废旧设备,无法使用而被淘汰的零部件,加工制作成各式各样多重组合的钢铁雕塑。

突然间,我们被陈列的原始实物所吸引。这里陈列着一辆全国服役时间最长的国产上游51型蒸汽机车,它高25米,重100吨,内装70吨矿石。看上去气势恢宏。这里,还存放着美国5013重型矿用汽车,日本大功率铲运机及矿运汽车,这些设备虽然外表斑驳不平,但展示在那里,尽显昔日赫赫战功。



快来看啊!女儿惊讶地呼叫着,原来是一辆真实的火车头。闪亮的漆光,显得威武而霸气,仿佛正在拉响驶向远方的汽笛。听说是二叔曾经开过的火车,让我驻足许久,祖孙三代人分别在火车头前合影留念!

矿冶博览园里,彩红色的大滑梯,1890“矿乐谷”“儿童打靶场”等娱乐项目点缀其间,无不叫人享乐无限……

矿山的天地,宁静而真实。犹如那幽咽的清泉,自然流露,清纯而柔美。陪着二叔置身于美丽的矿冶公园,欣赏着满眼的绿,呼吸着清新空气,嗅着阵阵清香,感受了矿冶的发展与演变,体验了人文自然的和谐,珍藏了怀古论今的纪念,收获了难以释怀的情感,留下了一个个永恒的记忆。

日暮时分,夕阳的余辉映照在二叔身上,是那么的柔和,那么的温馨。从二叔的笑声中,能觉察到他内心的快乐,对生活现状的知足,对亲人们的感激,对子孙后代的希望……

一声汽笛,回响在矿冶大峡谷。一声再见,无言的惆怅从心头滋生。在离别的那一刻,湿润的心注入缓缓的行影。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衷心祝福二叔康健百年,热切期待年年矿山相见……


20244月写于武汉)


(作者简介:肖学平,湖北省松滋市政协三届、四届副主席,正处级资政员;历任区(乡镇)党委书记,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人事局长,农工部部长(农委主任)等职,松滋市杂文学会顾问。曾在《紫光阁》杂志发表人物通讯《惭愧万家百姓心》,在《湖北日报》《湖北报告文学》《党员生活》《领导工作研究》《省直机关党建》《企业家》《人才》等杂志发表理论文章、论文数十篇。其中,《乡镇党委制度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借改革东风,抓企业党建》分别被中央党校出版发行的《中国社会科学文库》《跨世纪改革发展战略文献丛书》收录。与省委党校教授合著《现代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一书。在大楚英才网、东方乐读、高成文学百部百册等微刊发表散文、诗歌若干篇首。)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