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河,是长江出三峡后的第一条分流大河。流经松滋、公安,进入湖南安乡等地,注入洞庭湖。松滋市八宝垸,是松滋河包围起来的一个乡镇。
今年的暴雨频繁,长江洪水超过防汛警戒线,湖南华容团洲垸发生垸堤溃口决堤。一张近期松滋河涨大水的图片,使我回忆起1959年前,松滋河八宝垸溃口,一群学生抗洪抢险的故事。
1965年,我正在湖北松滋一中读高中一年级。6月的一天,同学们结束了农忙假期,回到学校继续上课学习。
半夜一点多钟,突然发电厂汽笛间断长鸣,学校铃声不断,全校紧急集合。校长宣布接上级指示,我县八宝垸八宝闸,因长江涨水溃口决堤,八宝公社(当时为大公社)十几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上级命令我校高中部全体学生立即投入抗洪抢险,到八宝垸抢修加高垸内小堤。
紧接着,开来几辆敞篷大货车,同学们按班级上了车。汽车经县城渡口过河后,开到离决堤口约一公里的八宝渔场停下。同学们下车后沿着渔场旁水渠的堤坝,向前走了100多米。
在村子附近,指挥人员开始划分施工范围。我们班的男生负责几十米的一段堤坝加高。天没亮就开始施工,没有机械,只有简单的劳动工具。要求从大田挑土填堤,水涨堤高。眼看洪水不断上涨,同学们拼命挑土填堤,两天两夜维持平衡。虽然堤坝升高了,却变得很窄了。
渔场范围的一段堤坝,由于取土距离远,堤下就是鱼塘,堤坝磊得很窄,甚至出现渗水,半夜终于垮坝了。正对鱼塘的堤坝,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洪水迅速奔流而出,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
这时,带队的何定坤、张安华两位老师,打着火把,呼喊同学们:“水还有往低处流的过程,乘着水还没涨起来,沿着水渠的堤坝,向公路方向跑,不要掉队!”几十名同学跟着两位老师往前跑。没有月亮,天很黑,新修的堤坝高低不平,一不小心就可能摔倒。沿途的民工,也加入到队伍中。队伍像潮水一样向前涌动,非常壮观。天亮的时候,我们总算跑到了公路边,一个名叫欧家垴的地方,这里地势比较高一些,大家才歇下来。
经过一夜的折腾,同学们已经精疲力尽,肚子也咕咕叫,躺在农民的房子旁,一动也不想动。老师带领我们来到6华里外的东岳村,等待上级指示。上午9点,接到上级指示:停止抢险,撤回。我们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学校。
当年抢险,没有机械,全靠人力劳动。学生们集合去抢险,没有经验,以为很快就会回来。半夜上车,大多数同学穿着短裤和背心,也没带毛巾牙刷。
谁知道,抢险工地附近的村民已经撤走,没有饭吃,没有水喝。将近中午,来了一条小船,送来了两筐馒头,解决了大家的饥饿问题。指挥部还安排了一个民工,给工地送水。两天的曝晒,同学们皮肤被晒黑起泡。淹水了,蚊子特别多,咬得全身都是红疙瘩。劳动、转移、跑步反复出汗,三天没洗澡,身上又臭又脏。回到学校,洗完澡,一觉睡到第二天中午才起床。
抢险换班的时候,我们几个人来到松滋河溃口抢险工地。溃口的地方,原来是河堤的一座水闸,决堤时水闸被掀起,大堤被撕开将近200米的口子,洪水涌进八宝垸,松滋最富最美的乡村,瞬间成了水乡泽国。
大树只看见树冠,在水里摇动。洪水非常浑浊,漂浮着大量的垃圾粪便和小动物的尸体。农民的房子只见屋顶,一些猫狗都跑到房顶上去了。那时,农村的房子多是土墙,水泡后纷纷倒塌,不时传来房子的倒塌声,扬起一团灰尘。
抢险工地灯火通明,热火朝天。由于汽车很少,沙石主要靠木船运输。我们去溃口工地看的时候,溃口两边向前填了4至5米。溃口内外水位落差大约有一米。很远都能听到溃口水流的哗哗响声。
9月,高二开学时,溃口已封堵。八宝公社成了一片汪洋。
学生时代,艰苦危险的抗洪救灾,无疑给了我们一次历练的机会,为我以后当兵参战奠定了基础。
将近60年过去了,人们已记不清当年河堤溃口。抢险的艰辛,却永久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中。
(2024年7月25日于武昌)
(作者简介:洪明祥,湖北松滋市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1967年12月入伍,1968年5月随部队进入越南,援越抗美。铁二师九团卫生队卫生员。在越南,曾在高射机枪连驻勤、釆集中草药、接送伤病员、完成卫生队手术室日常工作。1970年,因抢救定时炸弹爆炸的伤员,荣立三等功一次。随部队回国,曾参加襄渝铁路建设。退伍后曾就读同济医科大学,回松滋人民医院工作至退休。)
编辑:张启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