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方便”有缓解,但不容乐观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07-2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黄代荣】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最近,笔者利用两个双休日,对松滋中心城区的“方便”问题,即公厕现状进行了“专访”。总的印象是,“公厕难”有了明显缓解,但效果仍然不容乐观。

  所谓明显缓解,主要是在主干道和闹市区新建了一些公厕,并固定有专人管理,昼夜给人“方便”,且清洁卫生尚可,多无挑剔之处。同时,过去由“老锁”把门的公厕,现在已全天候开放,如厕洗手方便多了。其次是很多部门和单位,特别是市直直属医疗机构,向过往市民提供“方便”的时间较长。再就是统一配置了“指厕”标牌,不再揪心拉在裤裆里或随地大小便了。还有一些如厕向导志愿者,主动答讪,引人如厕,缓解其急。

  所谓仍然不容乐观,就是现在公厕的座数与蹲位或男士小便池的配置与县级城市的相关规定,还有很大的差距。据央视新闻直播间传递的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是,城区每平方公里或常住居民1万人的,就必须配套多少座、而且每座必须是150~180平方米的公共卫生间(公厕)。按照这个产生法规效应的目标,现实有多少,还必须配置多少,有关人士应该是心中有数的。再说,“五诚同创”中的“县级卫生城市”的公厕配套也是有硬指标的;“两个一百年目标”中的第一个“全面小康”目标,关于公厕配置也有明确规定。现在看来,松滋城区公厕现状离这个指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也必须看到,现在缓解“方便”之难的部门、单位的卫生间是不能作“公厕”计数的。再就是就缓解现实尚存的“方便”之难,还有“加油”部门的“方便”设施已由“公开”走入“地下”,这就给市民随即需要“方便”的生理需要增加了压力。这种“仍然不容乐观”局面,应该引起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什么?城建总体规划中确定了公厕配置的必须数,很多在实施过程中却成了“零”表达。继而循环往复,群楼拔地而起,公厕却多处不见;原本有的,也不还建。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怎样确保实现“五城同创”不能因为“方便”问题而落下?怎样确保不能因为市民如厕难而报怨政府?怎样确保过往市民大小便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容易?这里有4个建议供参考。一是把现在所有的“方便资源”进行整合,尽可能发挥各自的最佳效能,物尽其用,缓解“应急”。二是凡已批准新建的建筑物,要用铁的手腕,把规划中的公厕督办到位。对不按规划配置者,应立即叫停,直到公厕与其建筑物同步施工为止。三是组成强有力专班,对正在建设或建成投入使用的建筑物进行认真检查,若规划了而没建的,必须“退舍还厕”;若没有规划,而现在又必须兴建公厕的部位,应由政府出资“买舍改建”。四是组建城市公厕管理机构,负责规划、建设、管理。其工作人员中的皎皎者,本级党委和政府要予以表彰。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会见掏粪工人时传祥,宜昌市公厕管理所所长当上党的十七大代表,就是榜样。

  公厕是公众测试人民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标志。公厕建设,必须当作城市文明的硬目标同步到位,必须当作“五城同创”的实际行动同步达标。其效果如何,市民将拭目以待。

  (作者系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卫计局退休干部)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