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请记住郎平这句话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7-0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向明】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惊叫声、惋惜声、欢呼声一阵接一阵,隔了20多米,体育中心同事们的声音也是那么清晰。他们正在观看中国女排对战荷兰的第三局。

  我忍不住看了看网站上的文字直播,就已感受到惊心动魄,可以想象观看电视直播的紧张与兴奋。在小组赛中,中国队输给了荷兰,此次半决赛也打得难解难分。

  结局振奋人心,中国女排3-1战胜荷兰,向第3枚奥运金牌发起冲击。中国女排曾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

  很快,讴歌“女排精神”的图文,在朋友圈转发开来,可谓铺天盖地。

  这样的赛事的确精彩,比赛双方都值得尊重,很好地诠释了体育精神。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的作风,着实让人感动。

  我特意浏览了一下过去几天的新闻,没有多少人看好中国女排能够晋级,甚至小组赛进行时,也不乏批评之声,包括对郎平排兵布阵的质疑。

  但是,在郎平的率领下,中国姑娘们以3∶2逆转战胜卫冕冠军、东道主巴西队,晋级里约奥运会女排半决赛。这时,国人给予女排更多关注的目光。

  拿下巴西,是何等的艰难,无需多说,主场优势、力量对比、球迷嘘声等等,大家可以搜索,有评论员用“奇迹”来形容这种胜利。赛后,郎平热泪盈眶。

  正是赢得巴西之后,郎平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要因为胜利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郎平说得非常诚恳,诚恳得似乎那么不经意,也很快被赞美声淹没。我们有必要好好体会郎平的这句话。

  有人说,这话很矛盾,努力过程不就是女排精神吗?在我看来,一点儿也不矛盾,前一句所说的“女排精神”是一种符号和象征,而“努力过程、技术过硬”是这种精神的实质。

  曾几何时,我们国力还不够强大,奥运金牌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很重很重,选手们赢了就是国家英雄,倘若输了,还要被有的人骂为民族败类。

  如今,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国人可以笑看体育风云。然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情绪依旧存在,比如当年无数人“讨伐”刘翔。

  就像此次,中国女排在未战胜巴西之前并不被看好,还有去年赴日征战世界杯,也没有多少人会料到年轻姑娘们会拿到冠军。得了冠军,就是“女排精神回归”,没得冠军却打出了风格难道就不是?

  郎平,已是一部传奇,不论是作为运动员还是教练,她一次次超越自我巅峰。今天,人们一遍遍点击她的传奇。可是,我们看到藏在字里行间的血泪吗?

  当她告别优裕的生活,第一次临危受命执掌中国队帅印时,仅用一年半时间,就把中国女排从世界第八带回了世界第二。在这背后,是她几乎24小时不停歇的工作,不到40岁的她,膝盖已老化到70岁的水平。

  “女排精神一直在”,郎平这句话铿锵有力,可当作对所有质疑的反击,也是对所有赞美的回应。

  排球的风光早已无法和篮球、足球相比,跟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也无法比。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时,还是人手一个排球;到了初中,体育课玩得最多的是篮球;高中时,排球已没了踪影。

  但是,中国女排的荣光一直在,而且她的荣光最为耀眼。印象中,当我们听到青黄不接之类的声音,感觉中国女排跌落低谷的时候,这支队伍却给我们惊喜,先拿亚洲冠军,再拿世界冠军。

  选手们失利了,不能冷落,更不能谩骂;选手们胜利了,也不能只看到荣耀,还得去好好看看付出。只有为他们付出真心打动了,所谓精神才能传递。你说你刚刚发了张“女排精神犹在”的图片,立马就在职责上偷懒,这样真的好吗?

  不仅对于奥运冠军,其实对于任何一个领域的成功者,我们都要看到鲜花背后的泪水。人们羡慕企业家风光无限,可创业是多么的艰辛,常人又能理解多少?在创业这条道路上,有多少人成功,又有多少人失败?光喊口号是没用的,成就需要一步步脚踏实地走出来。

  看看朋友圈一地鸡毛的评论,一个现实是,我们的心态还不够平和,我们的文化还不够宽容,我们往往说得太多做得太少。从某种角度来说,真的有必要好好读一读郎平的经历。

  星期天(21日),中国女排还要对阵塞尔维亚。期待一场巅峰对决!期待中国姑娘们好好发挥,一分一分地打!

 

 

  (作者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支点》杂志副主编)

 

    编辑:邓康康

    审稿: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