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别让庸文俗字污染了双眼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12-0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华斌】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早晨上班,打开微信,某网站消息《×××温泉来了,这个冬天,我们一起去“约泡”》,很是醒目。前不久,我也曾在某媒体上看到一类似的消息,唯“约泡”一词很是扎眼。

  如芒在心,隐隐作痛,不吐不快。

  有人会说,这个标题,无语病;相约一起去泡泡温泉,表意恰到好处,还很有诱惑力。咋啦?

  只是,太低俗!

  仿拟,借用,本是汉语表达中的修辞手法,新闻标题尤其常见。但是,作家也罢,媒体人也好,在借用和仿拟时,一定要作其本源出处褒贬雅俗的语境考究,慎用慎改,绝不能为了追求标新立异,却陷入了庸俗不堪。

  君不见,微信“标题党”大行其道。耸人听闻、引人注意、博人眼球。其用词越来越煽情、隐晦暗示或戏谑恶搞,越来越走向低俗、庸俗、媚俗,其作者竟在不断上升的点击率面前沾沾自喜。

  信息化社会里,流行的不一定积极和高雅,反而有可能流于下品。及时辨别和纠偏,弘扬正能量,传播先进文化,是作家或是媒体人的神圣责任。诚如习总书记所说,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判断,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

  新闻作品比文学作品拥有更为广泛的受众。要有把握时代脉搏的“流行色”,但更要坚守其权威和公信的“本色”。无论社会时代如何风云变幻,这永远是新闻媒体的命脉。

  正如前面说述的一则新闻,本是向受众推介一个很好的旅游产品信息。但是,我们在追求新闻质效时,不能让商业价值凌驾于公共价值之上,更不能让不知羞耻公然挑战大众审美。

  庸文俗字登上“大雅之堂”,不只是写作者的“失格”,还有监管方的“失察”。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可以发声的自媒体。言论自由,良莠不齐。自由不等于放纵,难管不等于不管。网络空间的“杂草”,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空间就到处蔓延。以微信推送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一字之差、一词之误就可能引起无法估量的社会影响。因此,一道新闻的公开发布,也应该像传统纸质媒体发稿刊文一样,建立严格的审稿程序、专业的审稿队伍,强化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新闻领域的纯净,“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双眼,一只眼看世界,一只眼读人心。别让庸文俗字污染了我们明净的双眼!

  (2016年12月3日写于湖北省松滋市政府研究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