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万紫千红总是春 ——学习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11-1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启跃】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举世瞩目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新的历史起点的号角已经吹响,蓝图已经绘就。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和文化工作者,我感到很振奋。通过对十九大报告的学习,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只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九大丰富的思想内涵,才能将其精神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创作中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的这段话,明确地阐释了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文化工作者坚守艺术理想、勇于创新创造、引领社会风尚、攀登艺术高峰的信心和决心,在自己的内心引起强烈震撼。

  在很长一个时期,中国的文学现状是“只有高原,而无高峰”。究其原因,就在于文学工作者的创新不够。“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南齐书•文学传论》)作家没有创新求变的意识,就不可能超越前人,甚至不可能超越自己,更不可能创造文学的高峰。作家要攀登文学艺术的高峰,就要有时代的大担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精品,是时代赋予作家们的神圣使命,是时代赋予的大担当。作家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作家要通过作品再立中国精神,再造中国气派,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无穷魅力,彰显中华民族的大气磅礴、美轮美奂的文化大气象。

  作家要攀登文学艺术的高峰,就要有不断超越的勇气。中国古代的作品高峰频现,新中国成立后“可以待雄”的人也不为少数。比如著名作家陈忠实,不仅有追求意识,更有超越他人的勇气,所著《白鹿原》是公认的高峰之作。陈忠实先生生前说过这样一段话:“路遥只用了10年就攀上了文学高峰,我开始对这个比我年轻7岁的作家刮目相看。我下定决心要奋斗,要超越,是他刺激我写出了《白鹿原》。”这段话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陈忠实先生的坦诚与骨气,同时也看到了他不断超越、勇攀高峰的精神。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中国当代文学才有里程碑意义上的《白鹿原》这一文学巨著。

  作家要攀登文学艺术的高峰,就要有十年“坐冷板凳”的定力。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淡泊才能明志、宁静才能致远。作家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才能达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艺术高境。路遥为了自己心目中的高峰,几乎在舍命般的拼搏。他执著于文学追求,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使他创作出精品力作《平凡的世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矗起一座新的“高峰”。

  作家要攀登文学艺术的高峰,就要有心系天下苍生的大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文学虽为高雅艺术,但不能躲进象牙之塔,“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作家要心系天下苍生,关心社会冷暖;要深入生活,谛听人民的心跳,感受时代的博动,推动文学的创新;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发时代之先声,发时代之啼声,发时代之呼声。

  作家要攀登文学艺术的高峰,就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今天,全世界最大的10家出版集团,中国占据了两家;中国年出版图书超过40万种,稳居世界第一;中国电影市场以近500亿元人民币的年票房收入高居世界第二,《战狼Ⅱ》超56亿元刷新单部国产影片票房新纪录;每年2万部的产量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视剧大国,一股追国剧之风潮正在兴起。这些成就的出现,靠得就是高度的文化自信。如果一位作家没有文化自信,没有超越前人的想法,就寻不到高远的目标;心中缺少目标,何以见高峰?文学发展的历史已经昭示:只有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拥有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积累,敢于思索、敢于创新、敢于超越,才是成就大师、创造艺术高峰的必由之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习总书记对文艺工作和文艺工作者寄予厚望。作为松滋市杂文学会的杂文爱好者,我们就要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努力创作出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金松滋人民期望的优秀作品,为打造杂文之乡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湖北省松滋市杂文学会会长)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