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救救八一男篮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11-2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彭友茂】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11月17日晚,2017至2018赛季CBA(全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第九轮比赛(此后, CBA正式进入国家队比赛日窗口,中间,各球队有近两周休整时间),八一男篮即八一双鹿电池男篮,主场72:87不敌上海队,又是一胜难求,成了20支球队里的“副班长”。

  人们知道,比起各省市的俱乐部球队,八一球队是CBA联盟里的唯一一支全华班球队,其成员要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现役军人。在过往的岁月中,曾经的八一男篮是中国篮球的后备力量,是篮球天才的集中地,从刘玉栋、王治郅,到李楠、张劲松,每一个都是够威够力的狠角色。八一男篮统治CBA联赛多年:1995至2001,连续6年包揽了CBA冠军。姚明的出现,才动摇、打破了八一夺冠“舍我其谁”的垄断局面。在2002至2003和2006至2007赛季,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八一男篮“卷土重来”,两次获得冠军,同广东队一样,成了一支八冠王球队。可随着赛制的改革,外援的引进,八一队在CBA里的战绩每况愈下。王治郅、李楠这批大将的老去,八一男篮的实力开始下降。功勋元老们退役后,也出过水准较高的莫科。可惜,爱妻的去世,让本来就没有多少年龄优势的莫科精神受到重创,使八一男篮的力量受到极大的削弱。在此之后,八一男篮走上了下滑趋势。

   和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一支球队在一个赛季的比赛中,连赢几场、连输几场,都是常有的事;但若在一个赛季接一个赛季的比拼中,“孔夫子搬家——净输(书)”,屡屡得不到胜利女神的眷顾,成了无缘夺冠、谁见了都不害怕的弱旅(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人人爱捏的“软柿子”),无论放在哪个球队身上心里都不好受,无论谁看了都不会觉得正常。所以,当曾经的八冠王八一队陷入这种境地时,尽管人们还痴痴地爱着这支勇猛顽强、敢打敢拼、卧薪尝胆、永不放弃的军旅球队,没有谁会对其一次次一年年的不胜局面有一句埋怨,但这种情况总不是,也总不能是个常态、常法,不能当日子过。

  情况明摆着:CBA现在以国际化、商业化运营。八一队不能引进外援,而本土球员实力今非昔比,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大郅、刘玉栋那样的“战神”级的球员可遇不可求,短时间难以培养出来,这是造成其垫底的最大原因。所以,对于进入新赛季九战皆败,又不见“触底反弹”迹象的八一男篮,是该研究研究,达成一种共识,寻求一条渠道,采取一种措施,予以拯救了:八一男篮目前这种让人颇有几分尴尬和无奈,不忍心看下去的处境,再也不能继续存在下去。

  我老汉年轻时爱打篮球,进入老境篮球不再能打却一直爱看NBA、CBA比赛,也算是八一男篮“满村人认识和尚,和尚不认识满村人”的一个粉丝。皇帝不急太监急。不避人微言轻,在此提出一点设想或曰建议,供中国篮协新一任“掌门人”姚明和他的助手们参考:其一,现在,CBA允许各俱乐部参赛队注册两名外援;上赛季倒数前几名的球队可以额外注册一名亚洲外援。能否把这一外援引进政策,变为不论排名在前的还是靠后的,统统只允许每队引进一名外援,包括排名在后球队不再引进“亚洲外援”(具体到一个球队,是引进一名大外援呢还是引进一名小外援,这由各球队根据自家需要定夺)。这样,既可遏制愈演愈烈的各俱乐部尤其是财大气粗的俱乐部互相攀比,不惜“烧钱”聘外援的风气,改变CBA各队以外援打天下的心里支撑、降低其对外援过多的依懒性;增加国内球员上场的人数和时间,有利于对国内球员的培养和水平的发挥,同时也大大减缓各球队对八一队的压迫性(这里插一句闲话:目前那些拥有三外援的球队,有时仨外援一同登场,占了上场人数的五分之三,哪还像国内球队?)。其二,如果这一引援制度一时不好改变或难以改变,那也可以通过调节、控制各球队外援上场的人次,减少、降低各队给八一造成的巨大冲击波。眼下,CBA外援使用的规则是4节6人次,最后一节不再允许使用双外援;CBA其他球队在对阵八一队时,只允许4节5人次,算是对八一队的“照顾”。但依我看这种照顾仍然力度不够,最好是其他队与八一队PK时,任何队(自然也包括有三外援的球队)只允许一节上一名外援——外援可以轮番上即不固定某一个,这么一个“4节4人次”,也照样会给八一队造成麻烦。

  只有这样,八一队才能与其他球队站在大体上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同一条起跑线上。

  不知“小巨人”和圈内圈外的人们,以为然否。

 

  (彭友茂,山东《临沂日报》高级编辑,现已退休。出版集子:《学会扔香蕉皮》《凭杂文能找到朋友》。北方文艺出版社2015年年9月出版的《中国当代杂文家》有其专文记述。)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