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小议“获得感”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09-2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启跃】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获得感”是指人们获取某种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 “获得感”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眼下老百姓的“获得感”首先是要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有房住、收入增加、能接受优质教育、能看得起病、养老有保障等等;在精神层面,要让每个人有梦想、有追求,同时活得更有尊严、更体面,能够享受公平公正的同等权利。

  为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而改革,这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逻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从精准脱贫、司法改革到财税、户籍制度改革,再到教育、农村土地、公立医院等领域的改革,一项项牵涉老百姓生活方方面面、涉及深层次调整的改革,都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指针,瞄准“堵点”“痛点”,逐一破题,精准发力。以人民群众期盼引领改革方向,让改革催动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正是中国的改革发展密码和活力所在。

  ​ 曾经一个时期,诸如旅游需要证明“***是***”、卖房需要“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等“奇葩证明”,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办事堵点的“怒怼”。大力清理“奇葩证明”已成社会共识,刻不容缓。好办事、办好事是老百姓的深切呼唤。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老百姓办事的堵点难点越少,满意度就越高,“获得感”就会越强。反之,如果沟沟坎坎太多,“软钉子”太多,老百姓办事不便捷,满意度自然也就高不上去。但办事堵点难点问题点多面广,解决起来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久久为功。有的办事流程繁杂,群众盖个章得跑多个部门;有的分工不明确,工作人员相互“打太极”“踢皮球”;还有的工作人员怕麻烦,习惯于躲群众。许多“奇葩证明”依然存在,“工作人员动动嘴,办事民众跑断腿”的现象仍然未得到根除。此时,疏解办事堵点,就是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老百姓的“获得感”,就体现在日常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更安心的社会保障制度里,也体现在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在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尽管我国已经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旧突出,民生保障领域依然面临不少短板和瓶颈。今天的改革是充满挑战的攀爬,需要突破“中梗阻”迎接更多的挑战。“获得感”是改革的“试金石”。老百姓的“获得感”也就是幸福感、尊严感和安全感,就是人民群众通过切身感受对改革成果的最好的评判。只有那些从老百姓的实际利益出发、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才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源泉。

 

  (作者系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会长、《松滋杂文》主编)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