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应当关心“漂老族”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11-2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亚夫】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近年来,在媒体上常见各种名目的“漂泊一族”,北上的曰“北漂”,南下的曰“南漂”,到上海的称“海漂”,乘桴出国的谓“洋漂”。现在又多了一种,名曰“漂老族”。

  所谓“漂老族”,是指跟随在外地成家立业的子女,漂泊到城市的老年父母。他们或是为了照顾子女生活,或是为了享受天伦之乐,或是为了帮助子女照料小孩,或是为了让子女方便照顾自己,或是为了体验城市现代化的生活,也有的是自己直接打工,当保姆,做保安,等等,离开了生养自己的故土,来到了城市,成了都市中的“漂族老人”。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315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8%的人表示身边存在“漂老族”,其中63%的人表示“漂老族”常见。数据显示,上海自新世纪以来,“海漂”老人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漂老族”离开原来熟悉的居住地,来到陌生的都市中,他们被高楼大厦阻隔着,失去了原来的交往群体,在语言交流、生活习惯上又很不适应,于是孤独寂寞感随之产生,终日挥之不去,就像赵本山、宋丹丹在央视春晚演出的小品《钟点工》中的那位进城老人,“左右邻居都不认识,在屋里憋得慌”,最后儿子只得花钱雇“钟点工”来陪他聊天,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笔者有位“南漂”的朋友,谈到他好不容易在城里安下家,就把父亲从老家接来,原想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亲享享福。可老人家的兴奋感只持续了很短时间,在钢筋混凝土构筑成的空间里,他不快乐,活得很累。“他不习惯进门出门要换鞋,不习惯用纸巾擦嘴,不喜欢吐口痰要顾虑半天。就连坐在那欧式马桶上,他也感觉极为不畅,以至于便秘。他只在城市里呆了两天就逃回老家。后来,父亲说,住在城市里,如同坐牢,就那两天,让他觉得似乎生了一场病。”而如果真的生了病,那麻烦更大了,由于医疗保险在老家,看病得自掏腰包,而那繁复的异地报销手续更叫人头痛不已……

  春风应暖“漂老族”。 党和国家早就指出:在城市中,不论是户籍人口,还是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这当然也包括“漂族老人”。是啊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我们也要为随子女一起到城市生活的外来人员父母,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这也是让外来务工逐步融入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简介朱亚夫,笔名方波等,上海市人。曾任《上海老年报》总编助理兼副刊部主任、《军休天地》杂志主编等。系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年旅游专业委副主任。1970年在《人民日报》首发杂文,2009年以一篇杂谈,促成了一项全市性的“迎世博”活动,最后诞生了新“沪上八景”。有《杂坛徜徉录》《人生畅想曲》等专著十多本。)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