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何以“干得苦 干得惨 干得该”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2-11-14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黄代荣】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日前回老家,在饮茶进餐中,几位伢儿朋友侃侃而谈:今年心没少操、本没少投、汗没少流,为什么干得苦、干得惨、干得该?

是啊,用的优质种,育的嫩壮秧,下的复合肥,整的烂溶田,充满信心丰收增产超历史。遇到的旱情,远不是历史上少有的,却因为19口当家堰中,除了双堰有水抗旱,10多亩稻谷,活苗发蔸时,披头散发;抽穗扬花期,交头接耳;收刈开镰前,叶青籽黄。其他使水堰都是青黄不接,吃了上餐没下顿。尤其是黄家堰使水的石把种7亩多田,皆经历了黄秧绑脚、抽穗卡口、灌浆壮粒只能“打溜”的艰难困苦。结果,好心没得好报。田的谷减产,堰的鱼干死。

为什么绝大多数稻谷面积会得不偿失呢?非大灾,是人祸。据各自动雨量站的记载,2022年1月1日到9月30日止,总降水量为1090mm,与正常年景基本持平。就是说。下的雨水足以保丰收。虽然高温时间长且极端值超记录,达40.5℃,仅比1989年历史最高值39.7℃偏高0.7℃,同期降水量相似。然当年是丰收增产。所以,今年缺水抗旱,千万不要冤枉天老爷。毌容质疑,主要原因当属“人祸”。不在群众在领导,不在下级在上级,关键在主要负责人。基本表现为“四个缺乏”:一是缺乏上善若水的意识。水是一切生物的命脉,每个健康人体重量中,60%~70%是水分,“雨露滋润禾苗壮”。没有水,就没有一切。二是缺乏政治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和党中央三令五申,如雷贯耳,但这些关键少数人就是充耳不闻,各行其是。大打扶贫攻坚总体战时,“两不愁”喊得惊天动地,但光呼口号是呼不来水的。没有水,吃什么穿什么,无动于衷。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推出乡村振兴大策,至今既不见系统规划,也不见具体行动,更不见办的样板。农民伯伯们期待把“当家堰”振兴哈的,现在只能拭目以待。三是缺乏与时俱进的实际行动。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和新时代来,除了“挖万塘”和“农田基本建设”运动式动作了几下后,再未见什么大动作新名堂。对绝大多数“当家堰”,被污泥杂草淤塞得满满的老问题,熟视无睹;对大型水库水源,主要确保饮用水,庄稼抗旱怎么办的新情况,束手无策。所以,今年缺水抗旱也就“顺理成章”了。四是缺乏分工负责的相应机制。什么都由一把手亲历亲为是不行的。我们在毛主席领导大兴水利时见树掷地、功勋卓著。除了党委集体抉择、排大忧解大难之外,就是分管领导冲锋陷阵。现在除了银屏有痕外,好像没见到什么令人爱不释手的作品。所以在今年抗旱的节骨眼上,就为了无米之炊之难。

怎么取得保人畜饮水、抗旱有水、日常生产生活有水用的主动权?窃以为,一要紧紧抓往乡村振兴的极好机会,把整治“当家堰”当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制定统一规划和实施细则,用四五年时间解决问题。二要形成合力。像抗新冠疫情一样,大打冬春治水总体战。水利部门首当其冲,财政金融部门大力支持,农业农村部门切实协调,农机部门要大打出手。三要主要领导挂帅,分管党政负责人率先垂范、捷足先登,树先进典型,擂形象进度,结责任硬账,怼整改行动。发扬斗争精神,切实解决好工作和旱情两个“死角”。

必须相信,有习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当代马列主义——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有中央大政方针政策的具体支持,有一批叫得响、带得动的典型引路,有我们自己70多年创造出来的丰富治水经验,所有源源不断盛满水的坛坛罐罐,必然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作者简介:黄代荣,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松滋杂文》编委,编辑出版有诗文集《心地烙印》,诗词集《洈水一滴》)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