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散红军杜子良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4-05-28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孙圣良】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杜子良,江西人,男,农民,19305月在原籍修水县渣津街黄延寿中药铺帮工,同年10月,经区委书记方幼梅等二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独立第二师,不久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18师。

1934年冬在贵州长征途中,不畏艰险,冒死战斗,多次掩护大部队闯关避险,砥砺前行。作为垫后部队在与敌人阻击战时,十分惨烈,终因寡不敌众,战斗失利被俘,当时为了隐蔽党员身份和部队番号,杜子良急中生智,将其埋藏泥土中,国民党当局搜查不到什么,将其押返当地,关押七天,由叔姑父作保,释放。

杜子良从此隐姓埋名,以帮工为生不料祸不单行,1938年国民党将他抓壮丁当伪军,在部队开到湖南澧县一带时,杜子良开小差逃离魔窟,从此在暖水街落地生根,成家立业。

杜子良凭借在原藉学徒时操练的手艺,在暖水街摆个小摊,雕刻印章,修理钢笔水电器之类等维持生计,其雕刻技艺炉火纯青正楷隶书行草字体,字正笔圆,惟妙惟肖,受到顾客青昧,因而在暖水街方圆百里,小有名气。

杜子良还藏有一门民间绝迹,中药偏方,对于坐骨神经,风湿偏头痛及重症感冒,只要煮服他开方的三剂中药,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杜子良同志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早年过世,家徒四壁。年轻时以帮工为生计,深受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20出头还没妻室,单身一人。1943年,红军在赣南开展革命斗争,建立苏维埃政府,当时二十多岁的他,虽身居乡村,早年也听说过有红军,知道红军是共产党的队伍,是为天下苦难百姓谋福祉的队伍,萌发了参加红军的念想。红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与国民党的部队截然不同,使他对这支队伍产生信赖和尊敬,更坚定了参加红军的决心。

尽管是孑然一身,无牵无挂,可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言行上也不敢有大的显露,不能引人注目,毕竟还是在国民党统治的白色恐怖下,地方上也有反动势力和坏人存在,怕的是统治者秋后算账。所以,在红军进驻这时段里,为了避人耳目,杜子良也只能暗地里为红军传递情报,引人带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土生土长的他对这里的每山每岗,每条崎岖小路都很熟悉,传递信息、带起路来也比较方便。同时在与部队相处的日子里,也将自己想参加红军的想法向部队首长提出,要求参加红军,并得到了红军首长的应允。

红军二师驻进当地乡村,有了良同志一样的广大村民的支持,很快全面地掌握了乡村的基本情况和地形地貌,充分利用有利地形,部署了前期准备,在各个要塞处安下了兵力,取得了“游击战斗”反霸赈灾的伟大胜利。战斗结束后,红二师要暂时离开苏维埃进行长征,杜子良同志跟随大部队向湘南方向挺进。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长征走过了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更重要的是,在长征中,工农红军往往处在数倍于己的敌军的追击堵截中,平均3天就要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工农红军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

长征还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工农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长征唤醒了中国的千百万民众,给予了他们世代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工农红军在中国国土上的穿越,使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第一次知道了共产党人所领导的革命和工农红军,所进行的征战可以改变世间的一切不公。成千上万的百姓为此跟随着工农红军的队伍一路远去长征是工农红军走向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启航。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193410月,中央红军86000人的部队踏上长征征途,一年后到达陕北吴起镇时的队伍近7000人。

杜子良同志在长征途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多次受到部队首长口头嘉奖。

杜子良同志在与部队失散后,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没有变节自首行为,多次联系部队和组织无果,但他坚信于党的初心始终埋藏心底,只是在那个信息蔽塞的年代,默默坚守对党的忠诚和参加红军长征的信念。

解放后,杜子良同志曾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诉反映,要求解决恢复红军失散人员的党籍军籍问题。由于年代久远,原来的人物过世,都因为缺乏人证物件,不予恢复。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不但得不到同情和理解,相反作为伪军和叛徒嫌疑对待,在历次运动中都要对其暗中审查一番,问题没有圆满解决,其子女也受到牵连,读书参军安排工作等排斥在外。

1968年杜子良响应国家号召,舍小家顾大家,带头报名,从暖水街移民湖北省国营菱角湖农场他爱场如家,遵章守纪,为农垦垦殖建设作过积极贡献同时也为他自己的党籍和红军军籍问题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诉反映。

1986128日,国家财政部民政部颁发政令,寻找和收集红军失散人员。

1.因病、因战斗失利或组织动员分散隐蔽离队失散,并在离队后表现较好,经当地群众公认,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认定其为“红军失散人员”。因被俘、被捕离队失散,但未发现其投敌叛变或离队后被迫担任过一般伪职,对革命没有造成危害的,也可按“红军失散人员”对待。

2.凡确认属“红军失散人员”的,发给定期定量补助。补助标准,根据各地群众不同的生活水平及参加红军的时间长短,一般可在每人每月20元至30元的范围内掌握,最低每人每月15元。从认定为“红军失散人员”身份批准之月起发给。凡已享受定期定量补助,但标准低于新规定相应标准的,按新标准发给。

3.执行本通知所需经费,按照有关规定,应由地方财政解决。鉴于所需经费数额较大,中央财政拟给予适当补贴。其余部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安排解决。中央补贴数额,另行下达。

中共澧县县委组织部澧组干(19865号文件,关于杜子良同志问题的审查决定:

经查杜子良同志于193010月参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为党和革命作出过一定贡献。但是,其党藉和红军军藉经查均巳脱离,经研究,杜子良同志的党籍和红军军藉不予恢复。

可惜,当时的交通信息不灵,没有能够取得可靠证据,错失良机。就是这么一纸留有尾巴的批复,杜子良同志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圆满的解决,实为遗憾。

杜子良同志的党藉和红军军籍已得到组织认可,对党和革命工作是有一定贡献的,他将载入史册,永存纪念。


(根据杜尚瑶提供资料整理)


(作者简介:孙圣良,男,生于19497月,原住洈水库区暖水街,武汉工学院毕业,高级经济师,现居湖北省荆州市菱角湖管理区,已退休)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