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莫让“不作为”成常态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04-1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高浦国】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笔者读了《奋斗》2015年第11期“随笔杂谈”,栏目里的一篇题为《让“公堂木偶”失宠成常态》的文章,颇有感慨。文虽短小,言简意赅。在下顺着门敢先生的思路,还想扩散思维继续深一点地侃语赘言。

  “公堂木偶”是出自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讲的一则故事。说有一个官员死了见到了地狱里的阎王,在他面前表白自己生前当官做得如何如何好,到地方察访公干只饮一杯水,从没做过有贪腐和过失的事。而当阎王问他有什么作为和功绩时,他却哑言无语,无言以对。于是,阎王对他一顿怒斥:“你身为官员为保官帽,该断的案子不断,该管的事情不管,该上报的问题不报,岂不是负国负民?要是这样,我们还不如在公堂上立一个木偶,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是比你还廉洁?要知道,无功就是过,不作为更是过。”

  联想当下,毋庸讳言,“公堂木偶”式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的常态现象,举不胜举,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不信,在下试举几例掰扯掰扯。

  当领导的不作为常态是搞形式,装样子。当领导最费力的是抓工作的落实,要让上级满意,最捷径是做好表面文章,只要表面文章作得靓丽,就能达到“一俊遮百丑”的功效。比如,上级开了重要会议,你快速传达不过夜,尽快做到电台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传达的内容不减一字,不加一句。这样“紧跟领导态度好,传达精神不走样”,既不费精力,又满足上级领导面子,这就叫“只有做好花架子,就能保住官位子”的常态。

  管业务的工作人员不作为的常态是有推有争,有托有缓。有的掌管着人权、物权、财权的业务人员不作为的表现是,把难办的,有风险、费心力的事推给别人;把动嘴不动手,动手不动脑,出工不出力的,有名有利得实惠的事,千方百计、掏空心思抢过来争到手。对那些不出政绩的苦差事,实在推不出的就绕着走,绕不过去的就拖着办,以种种借口推脱诿责,诸如上级没说法,地方条件不具备,客观环境不允许,领导没态度等等托词。

  普通的机关工作人员的不作为常态是得过且过,只当和尚不撞钟。有的机关工作人员,整日无所事事,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无术。在工作岗位上不做正经事,利用公家微机电脑玩游戏、斗地主、打麻将,玩得直喊累;有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乐意上班就去混,不愿意上班就闲逛。难怪有人戏曰:“哪个庙里都有不撞钟的和尚,只挣工资不工作。”还有的单位是有人干,有人看,有人常捣乱。久而久之形成了“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症结。

  言及此,要想解决“占着茅坑不拉屎”、“拿着钥匙不开锁”、“只当和尚不撞钟”,平平安安占着位置,舒舒服服领着工资,庸庸碌碌混着日子,尸位素餐、不作为的懒政问题,就要在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从严治吏过程中,把“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管人机制落实靠谱,彻底铲除懒政不作为的根基和土壤,莫让“不作为”成常态。

  高浦国,系黑龙江省杂文学会理事,杂文家,《尚志市志》主编

  本文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