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以“敬、静、净”为镜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09-0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高浦国】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用这个题目作小文,实是事出有因。丙申年8月上旬,笔者去福建自助游,在厦门鼓浪屿景区游览时,从一处报廊上饶有兴趣地看到一则新闻:福州市最美家训评选结果出炉。一条“敬、静、净”的家训荣登榜首。就是这么3个音同义异字组成的家训,愣是刺激了笔者咬文嚼字的神经与兴致。回家后刻意翻开了《辞海》,方晓得“敬、静、净”的独立词解与含义,及相互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无独有偶。日前,笔者又从《中国纪检监察报》的“警世贤文”栏目,品读了军旅作家、杂文家向贤彪先生的妙文《敬、静、净》。向先生独到的思维见解,如庖丁解牛,刀刀稳准、骨肉分明地将“敬、静、净”这条最美家训进行了有典有史、有理有据、历史与现实融会贯通的阐释与解读。令人欣赏的是向文之中的新颖观点:“‘敬、静、净’是一条最美家训,又何尝不是一条言简意赅的官箴呢?一个以‘敬、静、净’为美德的家庭必然家和业兴,一个以‘敬、静、净’为追求的民族必然兴旺发达。”3个字,字字珠玑,其中所蕴含的深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揭示了最美家训的真谛。

  由此,笔者触类旁通地联想:既然“敬、静、净”可称作是惜墨如金的官箴,那么,也可以作为每一位共产党人的思想镜子。坚持不懈地经常性用它照一照自己思想灵魂深处,看一看、查一查、找一找,有没有与不敬、不静、不净有关的尘埃与污垢。

  对照“敬”,即恭敬、敬畏。查一查,在思想上有没有常存敬畏之心,看一看自己在敬畏权力上,是否秉公用权;敬畏法律,是否依法办事;敬畏规律,是否遵循规律;敬畏人民,是否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甘为人民孺子牛。只要是常有敬畏之心,时时处处不忘“敬畏”二字,发出的是警醒,摒弃的是任性,散发的是拼搏,催生的是作为,成就的是事业。

  对照“静”,即清静、沉静。看一看,在心态上有没有诚如诸葛亮所言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静心静气。古人把安宁清静、甘于寂寞作为成事之本是颇有道理的。无数事实雄辩证明,凡事必有成者都具有宁静志远的好心态。与成功无缘者大都是患了“浮躁病”,急功近利所致。当下时代,恪守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追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最需要静下心来多读一点书、静下心来多一点思考、静下心来干一番事业。养静气、多耐心、心态从容,人生才会行稳致远。

  对照“净”,即干净、纯净。找一找灵魂上有没有不纯净的问题。对于党员干部,尤其是负有大大小小职责的“官人”来说,干净是一种本色、一种操守、一种追求,是执政之根、为官之本。照一照,党员干部自身干净不干净,一要看思想干净不干净。正如邓小平所说,思想上的腐朽是导致腐化变质的开始。二要看用权时干净不干净。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就是用权干净与否的主要标志。三要看生活作风干净不干净。只要在“慎独、慎微、慎友”三方面洁身自好、坚守底线,就是干净的表现。坊间对干净干事的干部有一个褒奖的顺口溜叫做“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伸手,生活上不丢丑,工作上干前头。”

  诚想,“敬、静、净”是一条最美家训,又何尝不是一面能照亮我们共产党人心扉的思想明镜呢?假如那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老虎”与“蝇贪”们,当初能够真正懂得“敬、静、净”的哲理真谛,不忘初心,常存敬畏之心,常有宁静心态,常怀纯净心地,会成为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人吗?

  别忘了,每一名共产党人应经常照一照“敬、静、净”这面思想之镜。

  (作者为黑龙江省《尚志市志》执行主编,省杂文学会理事,杂文家)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