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也说于成龙三次“卓异”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3-1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高浦国】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清朝名臣于成龙,这位布衣出身且又大器晚成的封建社会官员,在他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曾有三次被举荐“卓异”。也正是这三次“卓异”,才使得他卓著政绩和廉洁清正刻苦的一生昭然于世,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御笔亲赐为“天下廉吏第一”。

  何为“卓异”?解释:一曰突出、出众;二曰指杰出的人;三曰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

  那么,于成龙缘何而被举“卓异”呢?这得从他步入仕途之路说起。

  顺治十八年(1661年),时年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罗城由于新隶于清统治下不到两年,局势未稳,前两任知县一死一逃。于成龙到罗城时,这里遍地荒草,城内只有居民6户,茅屋数间,县衙也只是三间破茅草房。他只得寄居于关帝庙中。在困境中,同去的5名仆从不久就或死或逃,而他却以坚强的意志,扶病理事,迈开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于成龙在罗城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法,在罗城为官三年,就使罗城摆脱混乱,得到治理,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于成龙的突出治行受到两广布政使金光祖的重视,罗城也由此被评为全省治理的榜样。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被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为广西省唯一的“卓异”,并升任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川区)知州。在合州不到二年,合州人口骤增,粮丰水美。由于招民垦荒政绩显著,1669年(清康熙八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同知。

  由于在黄州府同知4年任上的突出政绩,于成龙又深为湖广巡抚张朝珍器重,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再次被举“卓异”,被调主持武昌府政务,并将擢武昌知府。恰在这时,“三藩之乱”爆发了。在吴三桂凌厉的攻势下,贵州、湖南望风披靡。同时吴三桂派许多湖北籍部将,特封官“札书”回籍策反,制造暴乱。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麻城县发现“伪札”,知县即以“通贼”罪名大肆滥捕,搞得人人自危。接受了“副将伪札”的该县曹家河人刘君孚父子趁机联络东山一带山寨发动暴乱。由于于成龙在当地很有影响,被请出来收拾局面。他以“招抚”为方针,查清事件原委后,发出安民告示,使绝大多数协从百姓归家,事态很快趋于缓和。随后,他又冒生命危险只身进入首先发难的刘君孚山寨中说服刘家父子及300枪手(猎户)。仅仅10天,一场动乱就被顺利平息。八月,于成龙调任黄州知府,第二次暴乱又接踵而至。其时,潜入的奸细乘黄州府空虚,联络当地豪绅纷纷起事,“高山大潮,烽火相望”,声势与范围大大超过前次。面对险恶的形势,于成龙清醒地认识到黄州府的重要性,他力排众议,决不放弃黄州,制定了相机组织乡勇主动进剿的策略。调集各乡乡勇数千人在东山黄土坳一带,与暴乱分子展开激战。他身先士卒,危急关头置生死于度外。在他的带领指挥下,乡勇愈战愈勇,战胜了数倍于己的暴乱分子,当场擒获暴乱首领何士荣。后又乘胜平定了其余叛乱。20余天内就取得平乱的胜利,受到湖广总督蔡毓荣的高度褒奖。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龙升福建按察使。上任伊始,于成龙就做了一件为民称颂的好事。当时,清廷为对付台湾郑氏的抗清势力,实行了“海禁”政策。当地统治者不顾连年兵祸,民不聊生,动辄以“通海”罪名兴起大狱,使许多沿海渔民罹难。于成龙在审阅案卷时,发现每案被拟极刑的就达数十人或上百人之多,甚至殃及妇孺。于是他坚决主张重审,对怕得罪清室而劝阻他的人说:“皇天在上,人命至重,吾誓不能咸阿从事!”在他的力争和主持下,先后使千余名百姓免遭屠戮而获释,对病困难归者还发给路费。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于成龙在按察使任上被福建巡抚举荐为“卓异”,并升任省布政使。

  纵观于成龙的仕途,他之所以能从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升到二品巡抚,当然与他三次被举“卓异”有直接的关系。在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社会,对于对贪赃枉法、卖官鬻爵、为害百姓的官吏,于成龙无论是对同级还是上级都敢于据理力争、毫不示弱,理论“叫板”;对下属能够毫不留情地整肃、处置。像他这样的官员能够被“卓异”,一方面是他自身的正直无私、亲民爱民的情怀,以及正义凛然的品质,顺得了民意,赢得了民心。另一方面,是他能在贪官当道、官官相护、小人横行的封建社会,遇上了“读心识人”的伯乐,慧眼识人、任人唯贤、选贤任能,才使他在仕途上行稳致远。每次被举“卓异”之后,他都得以升职,甚至被破格提拔重用。诸如第一次被两广布政使金光祖赏识,将其举为“卓异”;第二次被湖广巡抚张朝珍器重举其“卓异”;第三次受福建巡抚吴光祚举为“卓异”。对于成龙来说,他们都堪称慧眼识人的伯乐,在关键时刻都给了他难能可贵的帮助与提携,而且都是在没有得到于成龙任何一点儿“实惠”的情况下。

  说到此,在封建社会尚有上司能够力排众议举荐廉政勤政的下属为“卓异”,这当然是于成龙之类官吏的福分,更是当今国人的眼福,让不同版本的影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有了极高的收视率,使这位著名廉吏的形象如同包拯、海瑞、于谦等清官一样植入人心。

  联想当下,那些身在基层,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一心一意、埋头苦干,干了老百姓所盼所想的好事实事的廉洁的县乡级干部,是否也会被“慧眼识珠”,及时地荐举为“卓异”呢?

 

  (作者为黑龙江省杂文学会理事、研究馆员、《尚志市志》执行主编,杂文家)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