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鼓掌的类型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3-16 【来源:转载】 【作者:于文岗】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鼓掌是两手合击的肢体语言,是祝贺与鼓励、赞同与欣赏、喜悦与兴奋的心情表达,常出现在各类集会、社交礼仪和社会生活中。

  从幼时唱儿歌“你拍一”拍巴掌开始,鼓掌贯其一生,或许在职场、官场时达到高峰,说活到老鼓掌到老也不过分。

  以笔者对鼓掌的认知,大致可分为六种类型。

  第一种是真诚掌。鼓掌的动力发自内心的情不自禁。比如讲话讲到了心坎儿里,演艺演到了叫好处,“与我心有戚戚焉”。如此而已,这种思想的互通、感情的共鸣、趣味的契合、艺术的欣赏、技艺的赞许等等,令受众喜从心生以至兴奋之极继而情不自禁地拍巴掌。

  第二种是鼓“倒掌”。言者讲错了话,演员错了或忘了词儿,观者乐得拍个巴掌,叫个倒好、喝个倒彩,抑或打个口哨,虽有讥讽、乐祸的意思,但其意却是真诚而不是敷衍的。

  第三种是应景掌。意在回应相关者的讨要。比如讲话者讲到某个节点,顿时拔高嗓门调门、加重语气,听者也会意,这是讨要掌声了。还有相声、评书等演艺者演到某个“贯口”或硍节处而越发卖力、竭说劲唱不止,也是讨要掌声了。如果说上述讨要还算含蓄,那么,“掌声有请……”“掌声欢迎……”便是“明要”了。这种“明要”,既表示了主持人对出场者的尊崇,又有热场之功效,让将出场者在获得极大心理满足的同时也较好地兴奋了神经,为接下来的上乘表现做了绝佳铺垫。然而,对这种讨要,很多观者既不情愿又不便太不给面儿,于是两手作合应景。应景掌的最大特点是有拍手之型而无击掌之声,完全是一种敷衍。正好比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给方鸿渐安排一个应景掌,反遭方鸿渐抢白:“诸位的鼓掌虽然出于好意,其实是最不合理的。因为鼓掌表示演讲听得满意,现在鄙人还没开口,诸位已经满意得鼓掌,鄙人何必再讲什么呢?诸位应该先听演讲,然后随意鼓几下掌,让鄙人有面子下台。现在鼓掌在先,鄙人的演讲当不起那样热烈的掌声,反觉到一种收到款子交不出货色的惶恐”。

  第四种是表演掌。鼓掌的动力来自于跟风,故也叫跟风掌。即使演出很一般,讲话很糟糕,但只要有几个人挑头鼓掌欢呼,便会在人群中扩散开来,而一两个人停止鼓掌,则又会导致大家都停下来。“掌声雷动”“经久不息”等多属于此。有研究者认为,跟风表演鼓掌的“压力来自整个房间里的掌声,而不是坐在你身旁的个人的行为”。表演掌属精神垃圾,准确说是一种表演性、仪式性“传染病”。

  第五种是健身掌。近年来,人们在健身与养生上卯足了劲,做足了功,拍巴掌也被创意高人列为健身养生的招式之一,又有高人把会议鼓掌与养生拍巴掌天衣无缝地结合了起来。但逢开会,鼓掌使劲拍、不停地拍,直把手拍红,拍热,拍疼,唯有如此,效果才好。不明就里的还以为对领导讲话多么地赞叹不已,岂知道人家正在演练“健身强体延年益寿掌上功”呢,真是个美丽的误会!

  第六种是乱鼓糊涂掌。中国式会议的一大景观是“你在台上说破天,我在台下睡正酣”。有时,你看那些“睡正酣”们,突然眼睛一睁,抡起俩大手就使劲拍起来。遇到这种情况,你可千万不要以为“睡正酣”在那儿眯着眼睛认真听会哩!而实情八成是:他在酣睡中被梦中的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惊醒,一睁眼大家正稀里哗啦地鼓掌,便顺势抡起俩手稀里糊涂地跟着拍起来。据说会场出现两次掌声高潮,就是前一拨儿醒着的惊了后一拨儿睡着的。

  从非真诚鼓掌的后果看,掌声领受者的虚荣心在喷洒上一层蜜糖水后获得了些许安慰,向组织和社会播撒了不真不实的作秀文化,而使劲拍巴掌健身的人们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当然,鼓掌不是什么大问题,弄明白真真假假,别被假像迷惑就是了。还有,鼓掌毕竟反映风气,还是去伪存真、顺其自然的好。

 

  (原载2014年5月29日《北京日报》。作者系杂文家,其杂文《“好看不结实”刨根儿》获首届全国“鲁迅杂文奖”银奖。)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