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有感于公鸡的好斗与善鸣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3-2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东鲁】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妇孺皆知,公鸡有两大特点:一是好斗;二是善鸣。

  写《静静的顿河》的俄罗斯作家肖洛霍夫,曾用公鸡好斗来比喻人生。他说:“好斗的公鸡,鸡冠上总是带着血的。”这何尝不是对寻衅者的人生警示。人生在世,好斗就要付出血的代价,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单位如此,一个家庭如此,一个人亦如此。人生苦短,何苦在尔虞我诈、你攻我击的争斗中耗费时光和精力,做无谓的牺牲呢?静下来做点该做的事吧!像公鸡司晨一样忠于职守,像母鸡生蛋一样富于实效。

  鸡之好斗即容易被利用。唐明皇李隆基是属鸡的。一方面,他对公鸡敬若图腾。他当上皇帝之后,在长安的皇宫里专门开设“鸡场”,广招男童,饲养了一千只大公鸡。一方面,定期在宫中举行斗鸡比赛,说是“观鸡斗以励三军”,实际上是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把鸡场当成公鸡们厮杀的角斗场,用以取乐。自己属鸡,一方面奉鸡,一方面又唆使公鸡恶斗,真是太具讽刺意味了。难怪这位玄宗皇帝在历史上没有多大出息,只落了个风流的“美谈”。这实在是应该记取的人生教训。

  “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鸣一声。”唐人崔道融这首咏鸡诗写出了“一唱雄鸡天下白”的鸡之丰功。其实,鸡是忠于职守并有功于人类的。但在《半夜鸡叫》的故事中鸡就充当了不好的角色。地主周扒皮为让长工们多干活,半夜里学鸡叫,鸡真的人云亦云地叫起来,害苦了长工。古时候,齐国的盂尝君能逃出秦国,也是得益于鸡的人云亦云。在没有钟表的时代,雄鸡齐鸣是人类的主要计时方式之一。古代的先辈们有鸡鸣即起的习惯,如闻鸡起舞,刻苦练功。各国的疆界、隘口也是闻鸡开关。这才有孟尝君计过秦关的故事。齐国贵族孟尝君生性好客,有门客三千。秦昭王曾礼聘他为相,后听信谗言欲杀之。孟尝君闻讯而逃,至函谷关。因时辰尚早,鸡鸣才能开关。孟尝君一行只好等待天亮。而秦王追兵将至,孟尝君大惊失色。这时一位素无名声的下士自称会学鸡叫,以骗开城门。孟尝君大喜,令其一试,果然一鸣惊人,余音袅袅。几声之后,远近村落的公鸡纷纷响应,此起彼落,连关吏养的鸡也昂首啼叫起来。关吏揉着惺忪睡眼打开关隘之门,孟尝君一行便趁“鸡”而逃。

  以上两个故事,都是像人类利用鸡的好斗一样,又利用了鸡的善鸣。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各有专,怀才者众,但为人要心明眼亮,洞察秋毫,独慎其身,谨防被利用啊!否则,此生会造成失误,留下笑料,就如鸡之好斗与善鸣一样。

  

  (作者简介:杨东鲁,笔名若鲁,杂文家、作家、资深报人。现为湖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湖北杂文》副主编。已公开出版杂文集《长舌谈》《论杨振宁与翁帆的婚事》,随笔集《人生点睛》等14部。)

 

  编辑:桔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