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沾“官”多贬释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6-0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欧阳德祥】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不知从哪朝哪代起,语言、文字一沾上“官”字,就多为贬义了。如“官架子”“官老爷”“官味”“官腔”“官样文章”等,甚至将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利益、只知发号施令而不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也冠之为“官僚主义”。

  其实,沾“官”多贬不是哪个人的随心所欲,标签乱贴,而是历代一些为官者用自己的表现获得的。此乃官之所为,民之所称也。

  其表现一:位不正。本来为官是百姓的“公仆”,是为百姓服务的。可有的人一旦为官,就信奉“做官就得有官样”,把自己的位置摆得高人一等,居高临下,威风凛凛。官不大,谱不小,“官架子”摆起来了,“官腔”打起来了,“官威”耍起来了,还有的“官大脾气长,说话嘴不张,看人不用眼”。坐车要豪华的,吃饭要高档的,迎送要高规格的,真把自己当成“官老爷”了。对此种好摆官架子的,看京剧可知:当官的得要等锣鼓敲上半天,才昂首挺肚、迈着方步、端着架子前呼后拥踱出场来。架子倒是摆足了,可在百姓心中的位置却没了,“官架子”之称产生了。

  其表现二:心不诚。为官者理应心为民所系,用职务的责任和权力的力量热心为百姓服务。但有的官员却心不在民,对百姓感情淡漠,态度冷漠,只热心于自己做官,不热心为百姓做事。对关系自己升迁的政绩工程往往很是卖力,却对百姓最现实、最迫切、最困难的问题视而不见;对上级领导的一言一行往往很是重视,却对基层群众的呼声、意见、建议充耳不闻;对涉及自身利益的事往往很是关注,却对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熟视无睹。比如,有的管农业多年的官员,从来不到农村走走,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了,才想起跑到田间地头拉着老乡的手问候一下。更有甚者,还利用手中权力胡作非为,刁难、欺压、祸害百姓。

  其表现三:言不衷。有的官员一张嘴就是永远正确却毫无意义的大话、套话,让人听起如同嚼蜡。有的官员是“饱汉不知饿汉饥”,说话没有一点人味,比如对节节攀升的高房价,不是想办法如何在抑制上下功夫,而是要众多买不起房的去租房住。不知说此话的官员是不是租房子住的,要不,你先“表率”一下如何?对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有的官员的高论是:“行业收入差距拉大有它的必然性”“行业收入差距是结构调整的动力之一,也是人们求学上进、努力奋斗的动力之一”。如此“官味”很强的人,则人味往往很弱,不受百姓欢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有的官员“台上讲正气,台下吹邪气;台上讲的一二三四,台下做的不三不四;台上他骂人,台下人骂他”。有的甚至“台上反腐败,台下搞腐败”,在众人面前一路高唱反腐,直至唱进监狱、唱到领死刑。大贪官成克杰就是经典的言不衷表演者。他在大会上说:“想到广西有1000多万人还没有脱贫,我这个当领导的就睡不着觉。”可是,他转过身去,竟然伙同情妇贪污受贿4000多万元。

  其表现四:行不端。做官讲为政之德,重利民之心。可有的官员一上台不是想如何为百姓多办实事,多解决问题。而是千方百计琢磨如何“会来事”“会来钱”,如何接近领导赢得信任,如何搞些“政绩工程”好升迁。或沉湎于吃喝玩乐,或热衷于迎来送往,或专注于上下“勾兑”,或满足于有“影”有“声”。有的利用权力大肆敛财,搞权力投资谋不义之财;有的以“末日心态”大量掠财,怀揣多国护照,随时准备开溜;有的跑官要官、卖官买官,甚至杀人夺位;有的为保住金交椅,竟烧香拜佛、弄神作鬼、乞灵风水;有的搞权色交易,玩情人、包“二奶”;有的利用权力助黑帮凶,危害百姓。凡此种种,不为民谋利而与民争利,不施民以惠而施民以祸的行端,那“官”字不蒙污领贬才怪呢。

  当然,那种沾“官”就领贬的人,不管他在什么位置上,既做不好事也做不好官,终将被百姓所抛弃。今天,尽管官场暗涌的那股浊水从未歇息,但众多为官者“清者自清”,不与浊水同流合污。他们居官为民,想百姓事,说百姓话,为百姓谋利,替百姓解难。他们居官自重,稳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挡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他们以民为本,思改革、谋发展,殚精竭虑改善民生,受到百姓的信赖和拥护。

  为官有常,利民为本。只要为官者时时以“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要求自己,“言非法度不出于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那你这“官”就与贬无缘了。

 

  作者简介:欧阳德祥,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理事(文友部部长)、四川省杂文学会理事,四川省直机关工委原副巡视员、副教授,在全国1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1000多篇,获得过全国征文大赛和多家报刊征文赛奖项。已出版《闲暇絮语》《闲情随语》《闲心漫语》《闲兴杂语》四本散文、杂文、随笔集。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