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者拒贿也有“顾虑”?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6-0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沈 栖】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贪官张二江出狱后不久,曾接受过央视“面对面”栏目主持人的采访。且不说他的“悔不当初”,也不说他的“痛改前非”,更不说他的“重新做人”,其中有一段话还是说得令人思索的。他说:“在位时,对于别人给我送钱,收还是不收都是有顾虑的。”

  从大量的贪腐案件来看,许多行贿人(如私营老板)是不认识受贿人的。他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往往是通过中间人(或朋友,或亲属,或同事)的牵线搭桥行贿。收受这些居心叵测者的贿赂,为官者起初“有顾虑”,那是很正常的心理状态。很少有哪个党员干部天生就是一个贪官。不少后来的贪官在刚踏上仕途时,也曾有过信仰和激情,甚至有的还是领导眼里的栋梁之才、群众眼里的勤廉楷模。面对他人送上的钱财,尤其是第一次受贿难免会“脸红”“心跳”“有顾虑”。因为他们尚未泯灭的理智警示自己:倘若一旦东窗事发,将会招致严重后果,轻者受到党纪处分,重者“双规”入狱,身败名裂。这由大量的贪腐案件佐证之,似无须赘述。

  那么,为官者不收贿赂咋会也有“顾虑”?“顾虑”在哪里?张二江并未作出具体的阐释。这里,我们不妨根据反腐斗争的现实作些分析,也许并非“无的放矢”。

  时下官场,潜规则盛行。党纪国法严厉禁止的事,明目张胆冒犯者并不乏例,但更多的是那些“打擦边球”或“遇上红灯绕道走”的人,况且潜规则虽然没有见诸文字,但人人心知肚明。可以说,干部队伍中贪腐现象丛生,与潜规则盛行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拒贿的为官者“顾虑”之一便是怕得罪了潜规则及信奉潜规则的官场群体。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有一个情节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京州市城市银行副行长欧阳菁因收受大风集团老板蔡成功巨款贿赂而被关押后,市委书记李达康询问大路集团老总王大路此事缘由。王大路坦言,企业向银行贷款,除了明的利率外,还要向银行“返点”,即向信贷员、管理层直至行长送上的“好处费”。这种变相的贿赂便是一种无须明言的潜规则。欧阳菁主管城市银行信贷,倘若她一身正气拒贿,执意退回“返点”,岂不冒犯了行业的潜规则?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这么看待她?或言之,她何以在这个环境里生存?“顾虑”随之而生。

  为官者拒贿的“顾虑”还来自官场自身的人际关系,诸如与上级、平级、下级官员的和睦相处。他们之间往往存在或以后可能出现需要权权交易的事儿,今天你对他“介绍”“打招呼”的人拒贿,明天你还想请托他办事吗?你拒贿了,他一定会背后骂你“不够意思”“不够朋友”,甚至被目为“圈外人”。长期担任县委书记的李克军去年国庆前夕出版了《县委书记们的主政谋略》一书(广东人民出版社),被《南方周末》称之为“县委书记‘解密’县委书记”。其中似有一段是“解密”县委书记拒贿“顾虑”的。书中说到一位名叫王绪刚的陕西蒲城县委书记,甫任职时,他试图抗拒官场通行的送礼收礼那一套,结果遭到当地官场的非议和挤兑。那一年,王绪刚出了一场车祸,住院期间共收到17万元的“看望礼金”。王出院后,一一退还。随之非议四起:“有人说我不给人面子,把蒲城干部的感情推远了;有人说我沽名钓誉;更荒唐的说法是,我这么做,其他领导干部还敢不敢生病?”王绪刚廉政却遭遇到如此尴尬的窘境,能不使人拒贿时“顾虑”重重?

  客观而言,张二江的“顾虑”论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反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亟须建立起一整套为官者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制度和机制,让更多更多的干部在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里,理直气壮、毫无“顾虑”地拒贿。

 

  2017.4.10

 

  作者简介:沈栖,笔名凡夫、聿飞,1951年生,主任编辑,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杂文家,先后出版有杂文集《世相纵论》《明天的废话》《实话直说》《告别“社会病态”说谎》《一个公民的闲话》《无花的蔷薇》《边看边说》《余墨谈屑》。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