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孔丘说比干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7-1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颜福林】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我早就知道比干,但那是生活在故纸堆里的比干。

  公元2017年6月17日,岁在丁酉月在丙午日在乙亥,我有幸随“全国杂文作家新乡采风团”拜谒了位于新乡卫辉的比干庙。在仰望高大威严的比干塑像时,在川流不息的膜拜者的肃穆氛围中,在虔诚祭拜者的香火缭绕里,我被崇敬和痛悼的强大意识流冲击以致于恍惚,恍惚中看到了比干那颗被纣王剖出的心正在滴血,ta,ta ,ta……那是千古怨声啊!怨则冤也,那颗滴血的心,数千年来一直在诉说着旷古奇冤。

  我万分痛惜又万分无助,怎样才能让比干滴血不止的心停止滴血安息下来呢?记得有这样一个传说,公元675年,26岁的王勃溺水身亡,才高而寿促,其魂一直在水中诵读他在《滕王阁序》中的名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以纾解胸中怨气结成的块垒。岸边民众深受其累。后得一高人破解,当王勃之魂再诵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高人朗声道:“何必‘与’‘共’?” 揶揄联中着“与”“共”二字属于多余。王勃愧其遣词不精,遂自此消停。

  数千年来何以没有出现抚慰比干之心的高人呢?正当我慨叹此事之际,孔丘飘然而至,曰:“颜子,吾来说(shǜi)王子比干,以安其心。”

  子曰:夫帝辛(纣),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自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史记·殷本纪》),刚愎自用若此,绝非纳谏之君。臣事君以忠,“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论语·颜渊》),故微子去国,箕子装疯,为避其辱,不亦宜乎。汝则偏执一端,不知进退,强谏不止,晨昏不息,自取其辱,事之必然也。比干默然。

  (余附议:然也。那种自以为是,一意孤行,不仅听不进建议,反倒打压批评的执权柄者,不可与言,对其行使“沉默权”,是为上策。人作孽,不可活,堵塞言路,残虐批评,是作孽,历史证明,绝不会有好下场!)

  子曰:颜子所言极是。吾曾有语云:“不可与言而与之言,(是为)失言”(《论语·卫灵公》)比干失言,之所以罹祸也。

  子曰:“邦无道,危行言逊。”(《论语·宪问》)比干身居无道之朝,不知慎言慎行,不亦危乎!

  (余附议:然也。如今邦有道,适逢盛世,作为公民,修为为要,大局为重,言行亦务必中规中矩,不可矢口猖言,切忌恣意妄为。如若口无遮拦,随意任性,指陈事端,臧否人物,甚或信谣传谣,则祸不远矣!)

  子曰:“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所谓“卷而怀之”,是说有本领的人于“无道”之境,应该收敛,乃至夹起尾巴做人,甚或如箕子之装疯卖傻,以求自保。而比干你,依然锋芒毕露,略无收敛,一再逆龙须,违上意,与自甘送死无异也。

  (余附议:然也。无论古今中外,人立于天地间,应不忘审时度势,宜,则大展宏图,不宜,则卷而怀之。俚语云:“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若无端失去话语权,乃至身陷囹圄,没了自由,何以报效家国?违时而为,鲁莽行事,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蚍蜉撼大树,有害身家,亦无益于天下。此非智者所为也。须谨记圣人言“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论语·公冶长》)比干一味以智者居,殆矣!邦无道,卷而怀之,亦非万全,未若微子之去国。俚语云:“树挪死,人挪活。”“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容不下老子,老子卷铺盖走人,不伺猴了。”比干是聪明人,眼看商纣大势已去,为何不选择离开,干嘛非得抱住僵尸大腿不撒手?

  子曰:谬也。尔为“中国当代杂文家”,所处环境与个人识见,与3000年前之比干岂可同日而语!汝等称其为“愚忠”,实不可深责也,一如尔等所云, 彼“有其历史局限性”。尽管如此,彼之历史地位不容小觑!抽去其具体内容,赋予其新意,比干所遵之“忠”,乃普世价值,万世荣光。吾曾有语云:“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论语·微子》)吾将其归类为“仁人”,得以彪炳史册矣。比干闻夫子此言,放声悲泣,泪飞倾盆,喟然叹之曰:惜乎余早生于仲尼540年,不然,余何至遭此旷古奇冤!今领教于子,譬若醍醐灌顶,尔后不复泣血喊冤矣。

  余窥之,比干之心不复滴血,安息了。

  孔子欣然,御风倏然而逝。

  我打一个冷噤,从恍恍惚惚中清醒过来,方知我刚刚做了一个跨越3000多年的历史穿越,神交了古之两位贤者,亲晤其面,俨然也,亲闻其声,凤鸣也,亲聆其教,雷贯余耳也,臧否是非,如日月之蚀,穹拱之下无所不见。

  《孔丘说比干》,此乃参加新乡采风之大获也,谨以此尚飨于比干之墓前,再拜:赤子赤心,呜呼哀哉!孔丘之言,抚平伤心,不亦快哉!不亦乐哉!

  余回乡后,当夜即记其事,记毕,心情大好,即刻离开电脑桌,直奔厨房去也,觅得咸鸭卵一枚,佐余浮一大白,爽极!

  谨以此拙文,敷衍新乡采风之卷,小心问“考官”:不知入时无?

 

  (作者为黑龙江省穆棱市杂文学会会长、杂文家)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