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批评领导的艺术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8-1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唐汇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下属对领导的意见有不同意见,要说服领导听从自己的异议,殊为不易。在封建时代,规劝最高统治者谓之“进谏”。这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闹得不好就要被廷杖、被削职充军甚而至于掉脑袋。商纣王的丞相为此被剖心而死,批评领导诚乃伤心之事也。

  然而,为社稷和苍生计,一些忠心耿耿的精英们又不得不铤而走险,冒犯龙颜。历史上竟然侥幸出了几个功成名就者,触詟便是其中之一,其《触詟说赵太后》还被封建王朝遴选为进谏的千古范文。至今也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谁想给领导提意见并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妨将此文认真剖析剖析。

  赵国太后刚当政,秦军来犯,赵求齐国相救。齐国要求以太后之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太后不肯,并拒绝大臣们的强谏说:“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事情陷入了僵局。左师官触詟是个老头子,他挺身而出,慢慢踮到太后面前却不提做人质之事。只说自己有脚疾好久没来给太后请安,现在“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才来,还一再询问太后的饮食起居情况。太后不能把他的一片好心当作驴肝肺,只得将脸色转好。

  第二步触詟依然不提人质之事,自叹有一个不肖之子,心里很爱怜他。眼看我年老体衰了,想请太后关照一下,安排他做一个护卫皇宫的黑衣兵,这样我死去也可以放心了。太后经询问得知他的儿子还只有15岁,洞悉了他提前为儿子安排后路的心思。

  由此赵太后落入了触詟的圈套,主动问他:“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着说:女人比男人更爱幺儿子。这时,触詟抓住机会唱别腔了:我看你更喜欢女儿燕后。太后辩白道:你错了,我最爱的是长安君。

  机会来了,触詟开始借风扬谷打擦边球:“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把女儿远嫁燕国时,怕日后难于相见,伤心流泪不止。但后来你却祷告她安居燕国,千万别回来。“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一席话说到太后心里去了。她赞同地说:是这样的。两人好歹获得了共同语言。

  此时触詟仍不提人质之事,反而漫天撒网地问太后:三世至今,赵国和诸侯的子孙还有几个在接着封侯的?太后说没有了。触詟分析其中的原因说:他们都是“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最后一步触詟才切入正题:长安君现在得到的名位很高,封地很好,贵重财富也很多,却对国家没有多少贡献。一旦你去世后,他凭什么在赵国立足?所以我认为你“为长安君计短也”,不如对燕后的爱——“为之计深远。”至此,赵太后大梦方觉,主动同意了派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

  综观触詟说赵太后的批评艺术,那是相当的炉火纯青。他先给太后请安缓和气氛。再说自己爱子及担心儿子的后路,引出太后对男女爱子之心的比较。他偏偏别有用心地说太后最爱的是女儿,调动了太后急于厘清自己深爱幼子的情绪后,他才借题发挥,说为女儿“计长远”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接着他引导太后共同回顾了各国诸侯子孙没有封侯的教训,是“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弯子绕到最后,触詟也没有说人质之事,只建议给长安君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触詟明知太后溺爱幼子,始终顺着爱子这一话题说事,层层剥笋,最后才挑明什么是真正的爱子,终于让太后的榆木脑袋开了窍。倘若他开门见山就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太后肯定要将他拒之门外。他也深知这一点,才绕了个大弯子来帮太后转弯子。

  回头品评赵太后其人,她可不是真正的榆木脑袋。首先,她拒绝大臣强谏只“唾其面”,不像商纣王动辄杀头剖心,这就大大降低了进谏者的风险门槛。其次,太后能够将心比心,触詟为儿子谋职她就很体谅。不像某些不近人情者把自己的儿子当宝贝,人家的儿子当草籽,从而具备了平等对话的基础。最后,她明白事理后能够知过即改,比明知不对还要顾及面子一意孤行的领导强了千万倍。

  总之,触詟能够说服赵太后,既有他敢于批评善于批评的因素,也有太后虽一时糊涂而不昏聩、虽性格倔强而不暴虐的前提。设若碰上了不进油盐的暴君商纣王,抑或不明是非的糊涂虫秦二世,即使触詟巧舌如簧,恐怕也是对牛弹琴,弹得不好就会引火烧身。

  不知看完本文的读者领悟没有,批评领导的艺术,说到底,只能顺毛摸,顺着领导的思路来展开,说不是至多也限于和风细雨。同领导叉着说、对着干的,大抵劳而无功;一味强谏死谏的,只会适得其反。碰上商纣、胡亥那样手握生杀予夺大权又喜怒无常的最高领导,你最好仔细掂量掂量一番,再做决定。

 

 

  2017/8/10于洈水河畔

 

 

  (作者系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顾问,其杂文《贪腐的起点》获第三届“克权杂文奖”三等奖)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