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勤劳的积累与战乱的毁灭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10-0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蒲田广隶】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中华民族属于一个历来就被称之为勤劳勇敢的民族。在这里,通常需要与游牧民族慓悍的外部特征相匹配的勇敢之说,姑且暂不去做细考,那么,剩下来至少勤劳之说,应该少有异义。数千年农耕经济的生存模式,使得那里的老百姓只知道按时按节地春耕夏播、秋收冬藏。辛勤的劳动付出之余,几乎再也别无他法,末了,仅留存的一种永恒的理念——靠天吃饭。他们通常津津乐道追求的所谓最高境界,无非就是老酒日日醉、皇帝万万岁。勤于劳作、循规蹈矩、格守安稳又尊重天命,除非直接面临着饿死人了,否则决计不会去造反作乱。这一些数千年来形成的固有习惯,铸成了华夏民族永恒的品性。

  试想一下,一个自耕或租种他人土地的农民,等到春天的旁晚,后山冈上的布谷鸟开始彻夜叫唤的时候,你能叫他的屁股坐得安稳吗?同样等到夏秋季节,金风送爽,这麦黄稻熟之际,你能叫他的那双手空闲得住吗?即使是在平时,你还能叫他三天二头不下地里看看?如此一种完全出于个人内心的自觉驱动而形成的生活习性,便即一个世世代代以农耕为业的华夏民族之秉性。

  那么国人世代勤劳的秉性,到底会有一些什么样实质性的积累呢?积累当然是有,而且还不少。积累的首先是家庭,是家庭人口,还有千方百计开垦和维护的土地。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来不乏其人丁兴旺、繁衍昌盛的景象,以至于造成了农耕经济的源远流长,其实都是以国人的勤劳作为支撑。国人的勤劳第一便为养家糊口、支撑后代、繁衍生息。反过来,人口的不断繁衍,又进一步地需要他们有更多吃苦耐劳的付出。正是如此这般循序前进地良性发展而使得中华民族的人口,几乎在任何时候也总是趋向于世界第一。当然,中华民族精湛的农耕文明曾一度发展到了河口山顶,同样地也趋向于世界第一。国人的勤劳除了造成人口发展的大幅度积累,以及尽可能多的农田的被挖掘开垦和养护保存,当然还有其他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与发展,诸如中华大地之上许许多巍峩的城池、关隘,四通八达的河埠、码头、驿站、桥梁、直(驿)道,以及历朝历代遗留下来的那些森严壁垒的帝殿皇陵。其中最典型的,当属流传至今的故宫、长城,以及那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了。当然更多的,还有星罗棋布的民宅农居,祠堂、庙宇、道观,以及乡间的老岭、古道与茶亭。这一切,全都属于国人长期勤劳的历史积累。只不过,这中间的大多数往往表现为是中国老百姓以服傜役的形式所做的公共付出。当然,内中的大部分,依然不乏自觉自愿的责任担当,同样也沉浸着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秉性体现。

  中华民族发展漫长的历史现实,是否直接印证了一种事实?——最适合于一个农耕民族的政治制度,似乎莫过于封建专制。当然,家天下的封建专制也具有其恶性的一面,而且这一面往往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积势膨胀。加之如此广袤的地域,难免会有随机出现的天灾人祸,故而使得为王者稍不留意即有可能出现整个社会的动荡不稳。这时候,一部分人会乘机火中取栗,利用黔首百姓的无知和无奈去造反作乱,制造分裂,以便重新问鼎逐鹿,也即通常所谓以农民战争的形式去争王夺位了。实现改朝换代的同时,往往就毁灭了前朝数百年稳定得来的积累,诸如杀戮之中,人口骤减,战乱之中,农田荒芜,以及在兵燹之中,大量的地表建筑被毁。眼睁睁,多少劳动者的勤劳、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在暴力变革之中付诸东流。那么,是否可以这么去认定呢?——正因为如此不断循环往复式的历史演变与毁灭,中华民族再怎么勤劳也没有用。财富与文明的积累,始终难以达到它应该达到的历史的高度。

  设想一下,倘若除却抵卸外族入侵的战争——这种反对异族入侵的战争自然是需要长期进行的——,就再没有那些纯粹为了改朝换代而进行的内部的战乱了,中华民族如此一个克勤克俭的古老族群,在其茫茫的历史长河里所创造的价值积累定然会有足够耀眼的丰裕度,而绝不可能只是一些史书记载的辉煌而已,以及地层里遗留的那些仅只有考古价值的断片残笺。

 

  (作者简介:詹苗康,笔名蒲田广隶、守宫、杞子,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组委会委员,浙江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