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培养孩子们的科技创新思维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12-1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沈栖】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有个“硅谷小学院”,其中充满了童趣的科技创新实验室里有一面“发明墙”,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孩子们400多个大大小小的发明。这些获得了国家专利申请号的小创造,都是来自小学生们科技创新思维。近闻这座小学被评为新一轮的“上海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还成为了上海两所“全国知识产权特色学校”之一。

  齐一小学在积极引导小学生认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营造一种科技创新的氛围,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寻求“金点子”,在课余时间通过创新实验培养他们的创造发明兴趣,如校园内一段丢弃的枯木,成了科技课“茎部输送”最好的教具;一颗弹珠掉进矿泉水瓶,就是最简单实用的发声装置;等等。“一二年级出点子,三四年级做方案”,小创客的诞生,便是在科技辅导员的悉心指导下,不断给孩子们种下的创意点子。

  当孩子们热衷于科技创新时,有些家长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向教育部门提出异议,认为“小学生就得认真学习文化知识,搞什么‘小创造’,这会影响学业”。其实,这是时下在家长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上的误区。小学生固然“以学为主”,但学什么、怎么学是大有讲究的。先说说“学什么”,小学生当然应该认真学习文化知识,但进入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之后,文化知识不止是传统意义上的识字断文,科技也理所当然地被列入了文化知识的范畴,只是我们以往过度重视书本知识,而轻忽了富有创意的科技知识。其实,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生活中的每一处都有发明和创造。再说说“怎么学”。鉴于应试教育的惯性,孩子们往往被引向死记硬背、按图索骥的“标准式记忆”,而缺乏开放性思维、异想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常会出现一些文化考试高分者却并不显得智商高,科商更是式微的离奇现象。齐一小学走出的是一条与应试教育截然不同的素质教育的新路。

  从人生历程而言,处于小学读书阶段的孩子,思维最为活跃,最少保守古板,最多奇思异想,这为他们突发“金点子”、获取“小发明”提供了逻辑支点。齐一小学的科技辅导员极为重视孩子们的天马行空的科技创新思维,引导而不是阻碍,启发而不是遏制,尤其是鼓励孩子们多学会提问。恰如科技辅导员阴亮所说:“问题没有好和坏之分,学生有问题,就是财富。这也是孩子们发明创造的思维火花。”大凡科学家都是从孩童时期就有奇思异想,就会提出问题。如达尔文从小就喜欢石头,对其富有非常人所思的想象,进而又对昆虫产生浓厚的兴趣,父亲没有呵斥,老师没有歧视,这才为达尔文日后创立“进化论”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当然得力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教育,而且这种普及和教育就得“从娃娃抓起”。就我国正规教育而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强化科学普及和教育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这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既非“尽其力于一人”,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除了政府部门的长远规划、科技团体的具体策划之外,还得有教育单位的多渠道实施,循序渐进,日见功效。从这个意义上说,齐一小学为我国中小学科学知识普及和教育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足以仿效之!

  记得曾经倡言“知识就是力量”的培根说过:“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广泛传播科学知识,使之深入人心,教育部门责无旁贷,学校理应成为培养科学新人的摇篮。唯有从小养成科技创新思维,科学新人辈出,我们才能胜任两个历史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所赋予的艰巨使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2017.12.5

 

  (作者简介:沈栖,笔名凡夫、聿飞,1951年生,主任编辑,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杂文家,先后出版有杂文集《世相纵论》《明天的废话》《实话直说》《告别“社会病态”说谎》《一个公民的闲话》《无花的蔷薇》《边看边说》《余墨谈屑》。)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