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神扶贫更重要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05-2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唐汇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天地1号的创始人陈生是湛江遂溪县官湖村人。他为了实现村民共同致富,回乡创办了较大规模的生态养猪场,为100多户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他的公司统一提供猪苗、饲料、疫苗,按标准出栏后统一收购,按每人500头猪饲养量,一年收入可以达到10万元左右。他担心村民收入不够,还出钱收回了村里早前出租的山地,统一种植好荔枝树,分配给每户村民5亩这样的荔枝林。由此官湖村逐渐脱离了“贫困村”。

  2011年,陈生看见大部分村民住着比较破败的砖瓦房,又想帮助乡亲们修房。他跟当时村委会成员商量后,提出要为村里的常驻人口无偿修建别墅,并修建公寓供外出的村民回乡探亲使用。2013年前后,村委会干部进行摸底统计,拿户口本进行了登记的常驻村民共有190多户。考虑适当的变动后,由村里提供集体的荒地,陈生计划出资2亿元,分两期修建129栋258套别墅、2栋农村公寓、1栋村委办公楼、1个幼儿园、1个敬老院等,为此花费了几百万元设计费。

  村民大都非常感恩陈生的善举,但也有一小部分人不太配合。建村广场的戏台需要拆除原地的一排废旧猪栏,物主本是生态养猪场的员工。村委会做了一年多的工作,他却不愿意自行拆除,并以此为筹码要求分多两套房子,广场的建设就一直被这样拖着,最后,通过公司进行沟通,才说服物主。

  自别墅动工修建,便有部分村民提出按原登记户数不能满足需求,儿子们结婚成家后希望分多一两套。57岁的村民陈海山表示两个儿子早前已结婚成家,希望多分配到一套房子,或者不拆除旧房;62岁的陈候善说别墅只有一个灶台,两个儿子成家后住一套煮饭不方便。经过几年的工期后,不少村民表示距离当初户数登记已经过了几年,他们的儿子已经成家或者将要结婚成家,要求调整分配计划,原计划的258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有一些在外生活的原村民,也通过各种渠道要求回村分房。一些户口早已迁出的原村民还集体写信,希望也能分配到别墅。

  第一期别墅共69栋138户完成了内部装修,每幢均有5间房、2个客厅,门前留有车位,并已种上绿化花草。别墅间引入溪流、建有小桥,还有亲水平台、篮球场、羽毛球场、戏台等小区配套,俨然一个世外桃源。这些别墅在2017年底基本可以交付使用,却在3月初连续几天遭人恶意破坏,十多个窗子被石头砸坏,又要重新修复。

  因为村里建筑用地有限,根据规划,第一批别墅建成后,需要拆除一些村民的旧房子才能开展第二期建设。但很多村民却提出要确定分配方案,让他们搬入新的别墅后,才愿意拆除旧房子。在前不久召开的一次村民代表会议上,更有近一半村民代表提出,如果公司要拆除他们的旧房子,除了给他们分配别墅外,还需要支付赔偿。

  这仿佛普希金写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官湖村的部分村民就像渔夫的妻子,她以前只有一个破木盆,金鱼让她得到了新木盆、新房子,做了贵妇人、女皇仍不满足,还想当海上女霸王让金鱼伺候她,最后的结局自然是回归破泥棚、使用破木盆。中国的民间故事中,也有一位神仙帮助酒家把井水变成酒卖,老板娘还贪得无厌抱怨喂猪没有糟。神仙感慨不已后将井水变回了原貌,并赋诗一首:天高不为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当酒卖,还嫌猪无糟。

  渔夫和酒保的妻子都穷怕了,她们没有自立自强的志气和能力,一旦碰到易于到手的财富便贪婪无比。这是一种病入膏肓的精神贫穷,它源于一种自卑——害怕再度返贫,害怕别人笑自己穷。有些出身寒门的贪官大约与此相仿。

  现在,官湖村建好的房子分不下去,旧房子拆不了,第二期工程也无法开展。陈生为此十分苦恼,最近两年都没有回乡过年。他希望村组织及上级政府能够承担起中间沟通的角色,也希望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精准扶贫是乡村组织的天职,但是,如果只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恐怕终究难乎为继。所以,精神扶贫应该放在首位。

  2018/5/13于衡阳大埔镇

 

  (作者系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顾问,其杂文《贪腐的起点》获第三届“克权杂文奖”三等奖)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