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最要面子的人,我以为非隋炀帝莫属。他真正是死要面子,临死还要面子。
秦二世、隋炀帝这两个暴君都是被自己的下属处死的,可临死前两人的表现却颇有不同。前者再三向下属求饶:“我希望得到一个郡,做一郡之王。”“我愿做万户侯。”“希望和妻子儿女成为平民百姓,与那些公子们一样。”求饶有用吗?当然没用。岂止无用?还丢了面子,让天下人耻笑。而隋炀帝不仅没有向下属求饶,反而怒斥下属:“你们这些人,荣富宝贵都到了头,为何还这样?今天这事,谁是主谋?”你看,即使性命掌握在下属手中,他还是将皇帝的架势端得足足的。
在处死隋炀帝之前,先杀死了他的爱子、年仅12岁的赵王杨杲。
儿子的血溅到他的身上,他没有因此谴责下属,说不管自己有多大的罪,12岁的孩子是无罪的,而当下属要杀他时,他竟说:“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怎么能对天子动刀呢?取鸩酒来!”用刀杀死一个12岁的孩子是可以的,因为儿子只是王,不是皇帝,处死自己也是可以的,但不可以用刀杀死自己。不是用刀更为残忍。你看,他是多么拎得清呀,即使是死,哪怕是被下属处死,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自己是什么?自己是皇帝。皇帝就该有皇帝的死法。
隋炀帝在临死前争面子,他从前的下属也很给面子。如果他争,下属坚决不给,他也丝毫没有办法,只能让他更没有面子。封德彝是宇文化及派去宣布隋炀帝罪状的。对于隋炀帝的训斥,他可以丝毫 不予理睬,也可以反过来讥讽几句,怒斥几句。然而,他却红着脸走了。这就说明在封德彝眼里,皇帝终究是皇帝。这给了多大的面子?同样,当他说不可对他动刀时,下属也可以不由分说,用刀将他砍死。什么天子的死法?你还算什么天子吗?天有你这样的儿子吗?这简直是对天的污辱!可没有人这样反驳他。他不想对他动刀,就不对他动刀,多给他面子呀。
然而,我又以为最后隋炀帝并没有为自己争到多少面子。就说死法吧,改不改没有实质性的差别。用刀杀死也好,用酒毒死也好,都不是正常死亡的,都是剥夺了他的生命权。如果用刀杀死的没面子,那用酒毒死的也没面子。如果用酒毒死的有面子,那用刀杀死的也有面子。更重要的是不管用什么方法处死隋炀帝,都不会让他流芳百世,只能让他遗臭万年;不可能从史书中抹去这样的记载:在隋炀帝统治时期,“政治紊乱,贿赂公行,无人敢发表正确的意见,人们在路上用目光表示不满,军队连年作战,各种劳役频繁征调,服役的人不能回家,留在家里的人失去工作。饥荒严重,以至于人吃人”。 “全国盗贼风起云涌,抢劫官府,攻打城乡,屠杀百姓。”“炀帝却始终不觉悟,就像秦二世一样,以帝王之尊竟死于一人之手。亿万民众没有一个感恩的人,九州太守没有来救护帝王的军队。兄弟子女一同被诛杀,尸骨抛弃无人撦,国家覆亡,宗族灭绝。从历史记载到现在,宇宙崩溃,生灵涂炭,丧命灭国,没有像隋炀帝这样厉害的。”总之,隋炀帝如此争面子,不仅不能改变自己荒淫无耻、残暴丑恶的嘴脸,反而让自己变得更加滑稽可笑。
(作者系首届全国鲁迅杂文奖银奖获得者,其获奖作品为《麻雀为何要自由》)
编辑:杨东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