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从“996”说开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04-1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栩】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时下,关于“996”的话题热度在网络上一直居高不下。所谓“996”就是早上9点钟上班,晚上9点钟下班,一周上班6天的工作状态。国内的一部分知名企业家就“996”话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并且或多或少、暗示或明示都是持支持的态度。

  这些企业家很清楚“996”工作制是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人民日报》也针对“996”发表过《加班不应该成为企业文化》这样有指定性的文章。但他们依然很热衷给年轻人“洗脑”。比如将“996”说成是“福报”;再比如“朝九晚五一定发不了财”;再比如“每个人都必须具有拼搏精神”……这些话听着貌似没什么问题,他们也先声明过不强制员工“996”,但这无疑暴露了资本家压榨劳动力的企图心。

  “年轻人吃不了苦”这句话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盛行。80后作为第一批独生子女被社会唾弃为“垮掉的一代”,其根本原因是“吃不了苦”;随后的90后、00后、甚至是刚刚到学龄的10后都很荣幸地贴上了“吃不了苦”的标签。

  “吃苦”是相对的,它与环境和时间是息息相关的;并不是在所有状态下都需要吃苦。王小波在谈“年轻人吃苦论”中引用了著名心理学家佛洛伊德对受虐狂的解释,但人们偏偏把这种解释当成真理,认为年轻人就应该吃点苦,而完全没想这个“真理”是对受虐狂的解释。难道每个人就应该当受虐狂么?很简单来说,大多数年轻人不是吃不了苦,而是在考虑这苦吃得有没有意义!

  说回“996”,赚钱重要么?重要,而且非常重要!但问题是,赚钱是为了自由和生活,而“996”却遏制了自由和生活,这本身就很矛盾。另一位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人类和社会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五层需求(生理、安全、情感、尊重、自我实现)就好像一个金字塔。在战争年代人们根本没资格攀登这座金字塔。而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为的就是让后世的我们无所顾虑地在这座金字塔上攀登。而“996”和所谓的“年轻人就应该当受虐狂”无疑是挡在路上的障碍。

  再过几天就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劳动节的由来是1889年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争取工人8小时工作制上做的斗争胜利,是所有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可120年后的今天,仍然有一些企业家、资本家用“996”这样的谬论企图继续压榨廉价劳动力。这是否是社会的不幸呢?

 

 

  (作者简介:王栩,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现就职于湖北省松滋市杂文学会、松滋市东方书院,任职松滋市杂文学会创作部副部长,“东方乐读”微信公众号编辑部主任,系青年杂文家,其杂文《“佛系”与“丧”》荣获第四届“克权杂文奖”二等奖)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