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初心不在嘴皮上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11-2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唐汇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时下“初心”成为热门词汇,因使用者的心态不一,其意义也迥然有别。

  一种人不忘最初的心愿,无论时间环境如何变化,都一以贯之。春秋末年,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初心只图越国东山再起,大功告成后他就归还相印泛舟五湖了。秦末,张良志在亡秦为故国复仇,天下甫定也远离庙堂寻仙访道去了。老红军战士甘祖昌将军出生入死数十年,革命成功后不恋权位解甲归田当农民。这些不忘初心的典范,很受世人尊崇。

  还有一种人把事情办砸了,便推说初心是好的。好心办错事,诚然有之。近来猪肉产能减少30%导致市场供应紧张,即属于片面强调环保顾此失彼误伤了养殖业。目前已经调整相关政策,只要不把初心当托词,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有一种好心办错事不免令人生疑。譬如民间传说的庸医治驼背,他用一块石磨把患者的脊背压直,只管驼背治好,不顾病人死活。如此一味蛮干不管后果,其初心恐怕不是治病救人,而是为了收取一点诊疗费。

  我们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严格地说,好心办错事只能适用于小事或偶发事件,大事或为时较长的事不能以此来推卸职责。环保与养殖的政策冲突若不适时矫正,还能以“初心是好的”作为遁词吗?

  心学大师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其《传习录》有言:“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其中的“知”就是行动的宗旨,也算初心吧。他还特地举例说明初心和行为必须合拍:“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会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知弟。”只挂在嘴皮上说些孝顺顺敬的话,不能算知道孝敬父兄。知行不一致,说的和做的不一样,说的就不能算初心,只能算作哄人的诳语。

  当年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欺骗国民说是洗刷德国一战战败的耻辱、恢复提高日耳曼民族的国际地位。日本侵略东亚南亚也是宣称“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他们给全世界带来那么深重的灾难,还能粉饰其初心吗。

  历史告诫我们,对任何人都要听其言观其行。

  陈涉少时与人佣耕,“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这可算作初心吧。待到他称王后,昔日一道佣耕的伙伴来拜会,当众“言陈王故情”,让他大失颜面,遂下令斩了来客。从此,“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这些穷伙伴根本没有看透陈涉的初心,他当时叹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自比“鸿鹄”,视他们为“燕雀”,二者能平起平坐分享富贵吗?

  出身略优于陈涉的自耕农洪秀全,初心就是要当官。可恨学习成绩太差,历时15年四次参加院试,连最低的秀才学位都没考上。眼看三十未立,他才改弦更张,文的不行来武的。扯旗造反必须纠集一帮人,他便打出了“拜上帝会”的招牌,许诺“凡天下男子,皆为兄弟;凡天下女子,皆为姊妹”“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穷苦农民和烧炭工人从这个“初心”中看到了希望,才陆续聚集到他身边。

  聪明一点的开国君主都懂得休养生息励精图治,但洪天王只是一个暴发户,他的首选是享乐。革命刚起步,他就选美纳妃15人,接着迫不及待地称王。史载其老婆超过80个,征选进宫供其淫乐的美女数以千计,侍候他时“看主单准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骄奢淫逸远超满清皇帝。其他妇女被当做挖濠、砌墙的“劳改犯”,动辄予以打杀。他还分出男营、女营,私相授受者“斩不赦”。为了独揽权力,他先后杀掉一道举事的战友东王、北王,逼走了能征善战的翼王。为泄屡试不第之愤,他成立“删书衙”亲自指导删改四书五经,安排心腹焚烧古书、禁绝儒家文化。向会众许诺的初心一直没兑现,族弟洪仁玕拟定的《资政新篇》也徒具空文从未实行。他全然不顾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终于走上了不归路。

  综观陈涉、洪秀全们毕生行状,谁会相信他们自我标榜的初心。对那些只说不做、心口不一、言行相悖的人,尽管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我们也只能回敬一句广告词:不看广告看疗效!

 

  2019/11/5于上海泰禾园

 

 

  (作者简介:唐汇寅,男,生于1950年,大专文化。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顾问,其杂文三次获得“克权杂文奖”)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